时间: 2025-05-23 02:1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2:19:09
宿临安净土寺
作者:苏轼〔宋代〕
鸡鸣发余杭,到寺已亭午。
参禅固未暇,饱食良先务。
平生睡不足,急扫清风宇。
闭门群动息,香篆起烟缕。
觉来烹石泉,紫笋发轻乳。
晚凉沐浴罢,衰发稀可数。
浩歌出门去,暮色入村坞。
微月半隐山,圆荷争泻露。
相携石桥上,夜与故人语。
明朝入山房,石镜炯当路。
昔照熊虎姿,今为猿鸟顾。
废兴何足吊,万世一仰俯。
鸡鸣时分,我从余杭出发,到达寺庙时已是正午。
虽然参禅的时间还不够,但我还是先吃饱肚子。
我一生都没睡够,现在我急于扫除心中的浑浊。
关上门,万物静息,香火缭绕,烟雾缥缈。
醒来后,我煮石泉水,紫竹子嫩芽与清乳相伴。
洗澡后凉意袭来,头发已经稀疏。
我高歌走出门,黄昏时分走进村庄的深处。
微弱的月光半掩于山,圆圆的荷花争相散发露珠。
我和朋友携手走在石桥上,夜晚一起畅谈。
明天我将进入山房,石镜在路上闪闪发光。
曾经我像熊虎般威武,如今却只被猿鸟所顾。
废兴成败何必去感伤,万世如一,仰视俯瞩。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风格多样,内容丰富。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晚年,经历了许多政治波折和个人生活的磨难。此时,他在临安的净土寺游览,心中感慨万千,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宿临安净土寺》是一首描绘宁静生活和个人内心感悟的诗作。开头部分,诗人描述了从余杭出发,经历鸡鸣而到达寺庙的过程,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心境的变化。在寺中,他虽然没有时间参禅,但先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表达了人在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他对“平生睡不足”的感叹,折射出他对生活劳累的无奈。
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借助“香篆起烟缕”与“石泉”的意象,展现出清幽的寺庙环境,并通过“晚凉沐浴罢,衰发稀可数”来表现岁月的流逝和自身的衰老。在与故人相聚的场景中,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慨,尤其是“明朝入山房,石镜炯当路”,道出他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往的反思。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同时,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体现了苏轼在经历了人生起伏之后对生命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过往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平和与淡泊,反映出一种超脱于名利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宿临安净土寺》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鸡鸣”代表什么?
A. 早晨的到来
B. 生活的烦恼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自然的赞美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友情的珍视
D. 对历史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