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7:48
箫
清籁远愔愔,秦楼夜思深。
碧空人已去,沧海凤难寻。
杳妙和云绝,依微向水沉。
还将九成意,高阁伫芳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清脆的箫声悠远而深沉,使人思绪万千。夜晚的秦楼让人思念已去的人,清澈的天空中那个人已经离去,而大海中凤鸟也难以寻觅。音韵的和谐与云的飘渺似乎隔绝了联系,微弱的音响像是沉入水中。诗人将自己九成的情感寄托在高阁之上,静静地聆听着箫声的芳韵。
作者介绍: 张祜(约公元840年-约900年),字季白,唐代诗人,因其诗作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其诗风兼具清丽与豪放,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诗人孤独的心境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相结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氛围和个人情感。
《箫》一诗通过清籁的声音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孤独而深沉的思考空间。开篇的“清籁远愔愔”便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箫声如水珠般滴落,令人心生遐思。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秦楼”,这是一个引发思念的地方,夜深人静时,过往的记忆更加清晰,思念的情感愈加浓烈。
“碧空人已去”一句,仿佛将读者带到一个空旷的夜空之下,孤独感油然而生。大海中的“凤”似乎象征着失去的美好或理想,难以寻觅,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遗憾。
接下来的句子“杳妙和云绝,依微向水沉”展现了诗人对音韵的追求,他感受到那种微妙的和谐,但又感到它如云般遥不可及,最终沉入水中,象征着思绪的沉淀与无奈。
最后一句“还将九成意,高阁伫芳音”,则是诗人将心中绝大部分的情感寄托在这高阁之上,体现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音乐与情感的交融中,展现出一种既孤独又高远的境界,令人沉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与对逝去时光的深切怀念,情感沉郁而细腻,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追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清籁远愔愔”中“清籁”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水声
C. 箫声
D. 雨声
填空题: “碧空人已去,沧海__难寻。” (填入合适的字)
判断题: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