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芭蕉赠僧》

时间: 2025-04-27 06:33:01

诗句

山僧心与迹俱閒,未限居山及出山。

长对芭蕉閒不过,时留一偈叶中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3:01

原文展示:

题芭蕉赠僧 沈周 〔明代〕 山僧心与迹俱閒,未限居山及出山。 长对芭蕉閒不过,时留一偈叶中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山中的僧人心境与行为都十分闲适,不受限于居住在山中还是外出。长时间对着芭蕉也不会感到无聊,时不时在芭蕉叶上留下一首偈语。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僧:指居住在山中的僧人。
  • 心与迹俱閒:心境和行为都十分闲适。
  • 未限居山及出山:不受限于居住在山中还是外出。
  • 长对芭蕉閒不过:长时间对着芭蕉也不会感到无聊。
  • 时留一偈叶中间:时不时在芭蕉叶上留下一首偈语。

典故解析:

  • 偈:佛教中的颂词,通常是四句或八句,用以表达佛理或修行心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希哲,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他的诗画风格清新自然,多描绘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沈周赠给一位山中僧人的,通过描绘僧人的闲适生活和对芭蕉的喜爱,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山中僧人的闲适生活。首句“山僧心与迹俱閒”直接点明了僧人的心境和行为都十分闲适,不受外界干扰。次句“未限居山及出山”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的自由和不受拘束。后两句“长对芭蕉閒不过,时留一偈叶中间”则通过具体的场景,展现了僧人对芭蕉的喜爱和对佛理的体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和修行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山僧心与迹俱閒”:直接点明僧人的心境和行为都十分闲适,不受外界干扰。
  • 次句“未限居山及出山”:进一步强调僧人的自由和不受拘束。
  • 第三句“长对芭蕉閒不过”:通过具体的场景,展现了僧人对芭蕉的喜爱。
  • 末句“时留一偈叶中间”:表达了僧人对佛理的体悟,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灵感的修行方式。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中的“心与迹”和“俱閒”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将芭蕉拟人化,使其成为僧人闲适生活的伴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和修行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僧:象征着修行和闲适的生活。
  • 芭蕉:象征着自然和宁静。
  • 偈:象征着佛理和修行心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沈周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偈”是指: A. 佛教中的颂词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食物
  3. 诗中描绘的僧人生活特点是: A. 忙碌 B. 闲适 C. 紧张 D. 焦虑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沈周的《题芭蕉赠僧》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生活,但沈周的诗更侧重于表达对修行的热爱,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巳老 题惠崇小景扇二首 又偶作寄夷白老 泛汴寄清侄 仁老画梅二首 其一 奉圣念老得法于大通禅师游行十年归以其法接 简鲍钦止 遣兴 晚步 次坰寻春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黹字旁的字 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爿字旁的字 庞眉皓发 曰字旁的字 鹰飞鱼跃 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田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骚苏 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坐知千里 众止 慌慌速速 丝絮 烈结尾的成语 盲翁扪籥 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宁戚叩牛 近火先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