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思理衣 其二》

时间: 2025-04-26 20:35:02

诗句

七十馀年一老翁,衣穿絮破不堪缝。

清霜满地无区画,扫得芦花莫禦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5:02

原文展示: 七十馀年一老翁,衣穿絮破不堪缝。清霜满地无区画,扫得芦花莫禦冬。

白话文翻译: 七十多岁的老翁,衣服破烂棉絮外露,难以修补。地上满是清霜,无法描绘其边界,扫来的芦花也无法抵御寒冬。

注释:

  • 七十馀年:指诗人年事已高,七十多岁。
  • 衣穿絮破:形容衣服破旧,棉絮外露。
  • 不堪缝:难以修补。
  • 清霜满地:形容地面结霜,寒冷的景象。
  • 无区画:无法描绘其边界,形容霜的广泛和无边。
  • 扫得芦花:指扫集芦花,可能用作填充物。
  • 莫禦冬:无法抵御寒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文人、画家,字希哲,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他的诗画风格深受宋元文人画影响,尤以山水画著称,诗作亦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贫困和孤寂,通过描绘老翁破衣和寒冷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七十多岁老翁的贫困生活。首句直接点明老翁的年龄和衣着的破旧,通过“衣穿絮破不堪缝”这一形象的描写,传达了老翁生活的艰辛。后两句通过对“清霜满地”和“扫得芦花莫禦冬”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寒冷和无助的氛围,展现了老翁面对自然环境的无力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细节的刻画,生动地反映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诗词解析:

  • 首句“七十馀年一老翁”直接点明主题,通过年龄的强调,突出了老翁的孤独和衰老。
  • “衣穿絮破不堪缝”通过具体的衣物破损细节,展现了老翁的贫困和生活的艰难。
  • “清霜满地无区画”用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寒冷和无边的氛围,同时也隐喻了老翁生活的无望和无奈。
  • “扫得芦花莫禦冬”通过动作和结果的对比,表达了老翁试图抵御寒冷却最终无果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拟人:“清霜满地无区画”中的“无区画”赋予了清霜以人的行为特征,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
  • 对比:“扫得芦花莫禦冬”中的“扫得”与“莫禦”形成对比,突出了老翁的努力与结果的无奈。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老翁的贫困和自然环境的寒冷,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感慨,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和无助。

意象分析:

  • “清霜满地”:寒冷的自然景象,象征着老翁生活的艰难和无助。
  • “扫得芦花”:老翁试图抵御寒冷的努力,但最终无果,象征着生活的无奈和无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翁的年龄是多少? A. 六十多岁 B. 七十多岁 C. 八十多岁 答案:B

  2. 诗中“衣穿絮破不堪缝”描述了什么? A. 老翁的衣服新而整洁 B. 老翁的衣服破旧难以修补 C. 老翁的衣服华丽 答案:B

  3. “清霜满地无区画”中的“无区画”是什么意思? A. 清霜有明确的边界 B. 清霜没有明确的边界 C. 清霜很美丽 答案:B

  4. “扫得芦花莫禦冬”表达了什么? A. 老翁成功抵御了寒冬 B. 老翁的努力最终无果 C. 老翁不需要抵御寒冬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描绘了贫困和自然灾害的题材,可以比较两位诗人在表达贫困和自然力量时的不同手法和情感。

诗词对比: 可以将沈周的这首诗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老翁的贫困生活,但白居易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涵。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金缕曲 读民歌集,用其语 金缕曲(贺赵松庐) 金缕曲·寒雅 金缕曲 其三 题中吴吴老行看子 金缕曲 赠春庚 金缕曲 金缕曲 金缕曲 次辛稼轩韵,与冯超然听老妓琵琶 金缕曲 戊寅元夕 金缕曲·题万红友凤砚,朱鸟庵旧藏,今归水香村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足智多谋 刭拔 鼻字旁的字 言行不一 腹背相亲 辛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红颜绿鬓 万里之望 包含惑的成语 赶潮流 缅鉴 井椁 酉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相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