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1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16:54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作者: 苏轼 〔宋代〕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
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
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全诗翻译:
我知道你就像神仙一样,永远不会受寒暑的影响。即便我们千年后重逢,依然像是早晨与傍晚。
所以我在离别时对美人说,希望能看到梨花树上的雨滴。
落花已经随风飘去,花儿本无情,只有黄莺在诉说着离愁。
明天我归来的路上,去塘西,却再也听不到莺啼与花落的声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作品多样,风格自由奔放,特别是在词方面,开创了新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代,正值苏轼因政治原因遭贬,心中感慨万千,常常用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此词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这首《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通过对美好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整首词以“知君仙骨无寒暑”开篇,直接表明了对友人的赞美与敬仰,接着用“千载相逢犹旦暮”来说明时间的流逝和重逢的渺茫,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词中运用梨花和黄莺的意象,不仅传达了春天的美丽,也蕴含了离别的愁绪。
“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一句,表达了花的无情与莺的有情,反映出一种对生命流转的感慨。最后一句“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更是将离愁与自然景象结合,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和友人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营造出一幅淡雅而忧伤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知君仙骨无寒暑”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友人的怀念
B. 对友人的赞美
C. 对友人的责备
D. 对友人的祝福
“落花已逐回风去”中“落花”象征什么?
A. 情感的消逝
B. 春天的结束
C. 时间的流逝
D. 友谊的破裂
诗人通过“明朝归路下塘西”来表达什么?
A. 对未来的憧憬
B. 对过去的追忆
C. 对离别的无奈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