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2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29:21
湿云不动溪桥冷。
嫩寒初透东风影。
桥下水声长。
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
花比人应瘦。
莫凭小栏干。
夜深花正寒。
湿漉漉的云朵静静地悬在空中,溪桥显得格外寒冷。
微微的寒意透过东风的影子。
桥下水流潺潺,声音悠长。
一枝花与月光相映,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人们怜惜这花儿依旧,但花儿却显得比人更为消瘦。
不要倚靠在小栏杆上,夜已深,花儿正感到寒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情感,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花的怜惜。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一生经历坎坷,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卓越,尤以诗词闻名。其诗风广泛,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菩萨蛮》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春季,苏轼在生活的某个时刻,感受到春寒料峭,心中滋生对花草的怜惜与思考,因而写下此词,抒发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命的思考。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引人入胜。诗的开头,“湿云不动溪桥冷”,描绘出一幅冷清的春景,湿润的云层笼罩着溪桥,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这种环境的描写为后面的情感注入了一种沉郁的基调。接着“嫩寒初透东风影”,则通过“东风”这一季节的象征,暗示春天的来临,但“嫩寒”又表明春天尚未完全温暖,给人一种矛盾的心理感受。
“桥下水声长”一句,水声绵延,仿佛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使得整体氛围更加宁静。诗中“一枝和月香”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描绘,花香与月光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与欣赏。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一句,更是将人与花的关系深化,花虽美好却因春寒而显得萎缩,恰似时光流逝中人们的苍老与无奈,令人感到怜惜。最后两句“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则是对当下情景的总结,诗人感受到夜深和寒冷,提醒自己不应沉浸于此,令人感到深思。
整首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蕴含着对生命脆弱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春天的寒冷与花的凋零,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无情,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思考,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湿云”指的是什么样的天气?
A. 晴朗
B. 阴冷
C. 暴风雨
“人怜花似旧”中的“花”指的是:
A. 新开的花
B. 凋零的花
C. 画中的花
诗中提到的“莫凭小栏干”是为了提醒:
A. 不要靠近溪水
B. 不要沉迷于悲伤
C. 不要倚靠在栏杆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但苏轼更侧重于描绘环境的冷暖和生命的脆弱,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对过往的怀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各自时代女性的不同处境及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