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8:32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楼头细雨点点,江外平湖重重。
往年在东徐的戏马场,今天却在南浦感到凄凉。
不要怨恨菊花尚未绽放,且让红颜相互扶持。
酒席结束时不必去看茱萸,仰望人间的过去与现在。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苏辙之弟,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势,也有细腻柔和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表达了对往昔欢乐的追忆和对现实孤寂的感慨。在经历政治波折和人生起伏后,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的体悟。
《西江月·重九》是苏轼在重阳节时创作的一首词,文字间流露出对往昔欢愉的怀念与对当前孤独境遇的深思。开篇“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通过细腻的雨景描绘,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仿佛雨水洗净了往日的欢笑,留下的是对过去的惆怅。
接下来的“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更是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结合起来,形成鲜明的对比。往日的热闹与今日的凄凉,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失落。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一句,则流露出一种豁达的态度。尽管菊花未开,象征着生活的苦涩,但诗人呼吁人们珍惜眼前的关系,通过相互扶持来度过人生的难关。
最后一句“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酒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快乐的结束,反而是对人生更深的思索。诗人强调,无论是过去的辉煌还是现在的孤独,都应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
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苏轼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出其深邃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时间流逝与生活变迁的思考,表达了对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同时倡导面对人生的不如意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珍惜眼前的人际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点点楼头细雨”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茱萸”与什么节日有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