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0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02:32
晚云敛尽鹤声迟,
万木号空夜景移。
三笑亭前山月上,
却如身在冷泉时。
傍晚的云彩渐渐散去,鹤的叫声变得悠长,
万树在寂静的夜晚中仿佛在哀号,景色逐渐变动。
在三笑亭前,山上的月亮慢慢升起,
仿佛我身处于寒冷的泉水之中。
“鹤声”和“冷泉”均为传统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清幽、高洁的境界。“三笑亭”可能源于某种历史文化背景,表达聚会欢乐的意境。
董嗣杲,字仲明,号东林,宋代诗人,以写景抒情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作于东林寺的夜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反映出佛教文化对诗人心灵的影响。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幽美的夜晚场景。从“晚云敛尽鹤声迟”开始,诗人便通过细腻的描写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鹤声的悠长和万木的哀号让人感受到一种空灵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孤独。
“三笑亭前山月上”一句则将视角拉回到具体的空间,月亮的升起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最后一句“却如身在冷泉时”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冷泉的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清凉,更象征着一种超脱的境界,暗示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全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深远的哲理,引发读者的思考。
全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冷泉”象征什么?
“三笑亭”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