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6:05
绮罗丛,芳菲节,春到梦中乡国。
凝澹画楼人,行云断翠袖重倚暮寒恻。
几年相忆曾醉蹋凤城灯夕。
谁念繫月黏花,仗东风总愁无力。
怅流水钿车,繁华地。
空冷落珠尘绮席。
天涯伤春不见,剪梅枝怨寄遥驿。
凭阑对此叹息。
更泪尽离亭残笛。
看归雁更带冥冥雨,西山自碧。
在绮丽的罗绸丛中,芳香的节日来临,春天似乎带着梦境回到了家乡。
凝视着淡雅的画楼,行云切断了翠袖,我无力地倚靠在寒冷的黄昏中。
几年间我常常怀念,曾在凤城的灯下醉酒徘徊。
谁又会想到,月亮和花朵紧紧相连,而借东风的情思却总是无能为力。
我叹息着流水的钿车,繁华的地方,
如今只剩下冷落的珠尘和华丽的席子。
在天涯海角,春天的伤感难以见到,剪断梅枝的怨愤寄托在遥远的驿站。
我凭栏而立,面对这一切叹息,
泪水已尽,离亭的残笛声依然在耳。
看那归雁又带来蒙蒙细雨,西山依旧是那样的碧绿。
作者介绍
郑文焯(公元1630年-公元1710年),字子华,号月洲,晚号雪涛,清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诗风以清丽见长,常表现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尤其擅长描写春天的景象与情感。
创作背景
《阳春曲 春江题梦》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时期。郑文焯在此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其个人生活经历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阳春曲 春江题梦》是一首清丽而富有情感的古诗。从开篇的“绮罗丛,芳菲节”到最后的“西山自碧”,全诗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愁绪。诗人在梦境中回到故乡,感受到春的气息,却又因对往昔的怀念而感到深深的惆怅。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情感层次分明。开头的描绘春天的景象,接着转向对故人的思念和对过往的回忆,最后回归到现实的孤独与失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多处运用对仗的手法,增加了诗句的韵律感,使得情感更加饱满。
在意象上,诗人通过“月”、“花”、“流水”、“归雁”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流逝与无常的感慨,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带走了青春与美好,而“离亭残笛”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与失落的情绪。全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对往昔的追忆,表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失去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全诗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拟人等。通过“行云断翠袖”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怅流水钿车”将流水与繁华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反复使用的“叹息”与“泪尽”则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对往昔的追忆与现实的感慨,展现了人们面对流逝时光的无奈与伤感,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表现了人对时间、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绮罗丛”指的是什么?
诗中“怅流水钿车,繁华地”表达了什么情感?
“凭阑对此叹息”中的“阑”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