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寻山》

时间: 2025-07-12 08:05:35

诗句

到此绝车轮,萋萋草树春。

青山如有利,白石亦成尘。

水阔应无路,松深不见人。

如知巢与许,千载迹犹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8:05:35

原文展示:

寻山 于武陵 〔唐代〕 到此绝车轮,萋萋草树春。 青山如有利,白石亦成尘。 水阔应无路,松深不见人。 如知巢与许,千载迹犹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来到这里车轮都停下,春天草木茂盛。青山仿佛有利可图,白石也化为尘埃。水面宽阔应该没有路,松林深处看不见人。如果知道巢父和许由的故事,千年之后他们的足迹依然新鲜。

注释: 字词注释:

  • 绝车轮:指车轮停止转动,比喻停止前进。
  •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 如有利:仿佛有利可图。
  • 成尘:化为尘埃。
  • 水阔:水面宽阔。
  • 松深:松林深处。
  • 巢与许:指巢父和许由,古代传说中的隐士。

典故解析:

  • 巢父和许由:两位古代隐士,传说中他们隐居山林,不问世事,被后人尊为隐逸的典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隐逸山林、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隐士生活的憧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寻山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青山如有利,白石亦成尘”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青山和白石赋予了生命,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后两句“水阔应无路,松深不见人”则进一步强化了隐逸的意境,水面宽阔无路可寻,松林深处人迹罕至,正是隐士理想的栖息之地。最后提到巢父和许由,暗示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的敬仰,认为他们的精神在千年之后依然新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到此绝车轮,萋萋草树春:诗人来到这里,车轮停止转动,春天的草木茂盛。
  2. 青山如有利,白石亦成尘:青山仿佛有利可图,白石也化为尘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
  3. 水阔应无路,松深不见人:水面宽阔应该没有路,松林深处看不见人,强化了隐逸的意境。
  4. 如知巢与许,千载迹犹新:如果知道巢父和许由的故事,千年之后他们的足迹依然新鲜,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拟人:“青山如有利,白石亦成尘”中的青山和白石被赋予了生命,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
  • 对仗:“水阔应无路,松深不见人”中的“水阔”与“松深”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古代隐士的敬仰,诗人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然、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自然和隐逸的生活。
  • 白石:象征着世俗和尘埃。
  • 水阔:象征着无路可寻的隐逸之地。
  • 松深:象征着人迹罕至的隐逸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山如有利”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2. 诗中提到的“巢与许”是指哪两位古代隐士? A. 巢父和许由 B. 巢父和许由 C. 巢父和许由
  3. 诗的最后一句“千载迹犹新”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敬仰? A. 古代隐士 B. 自然景色 C. 世俗生活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于武陵的《寻山》: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于武陵的《寻山》。
  • 《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研究》:详细探讨了古代隐士文化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其三 菩萨蛮 水竹居图,为伯寅题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其十一 甘孜踢踏 菩萨蛮 题小景画 菩萨蛮 即事 菩萨蛮(澧阳庄) 菩萨蛮 其一 冬闺 菩萨蛮(拟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以身殉国 鱼字旁的字 注释 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宪师 闭门不出 禾字旁的字 计无由出 包含不的词语有哪些 以夜续昼 堙灭 同字框的字 包含冈的词语有哪些 令人捧腹 臼字旁的字 详料 毕恭毕敬 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