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6:43
原文展示:
友人亭松 于武陵 〔唐代〕 俯仰不能去,如逢旧友同。 曾因春雪散,见在华山中。 何处有明月,访君听远风。 相将归未得,各占石岩东。
白话文翻译:
我无法离开,仿佛遇到了老朋友一样。 曾经因为春雪而分散,现在在华山中相见。 哪里有明月,我去找你听远方的风声。 我们共同归去却未能实现,各自占据着东边的岩石。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华山游玩时,遇到旧友,感慨时光流逝,友情依旧,因而创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华山中偶遇旧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通过对春雪、明月、远风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首句“俯仰不能去,如逢旧友同”直接表达了作者见到旧友时的激动心情,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接下来的“曾因春雪散,见在华山中”则通过春雪和华山的意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持久。后两句“何处有明月,访君听远风”和“相将归未得,各占石岩东”则进一步通过明月和远风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留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唐诗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通过春雪、明月、远风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