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5:5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5:58:57
原文展示:
客中览镜 于武陵 〔唐代〕
何当开此镜,即见发如丝。 白日急于水,一年能几时。 每逢芳草处,长返故园迟。 所以多为客,蹉跎欲怨谁。
白话文翻译:
什么时候打开这面镜子,就能看到自己的头发像丝一样白。 白天过得比水流还要快,一年中能有几个这样的时刻呢? 每当看到美丽的草地,总是迟迟不愿返回故乡。 因此常常在外漂泊,蹉跎岁月,又能怨谁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镜子中的白发和匆匆流逝的时光,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故乡思念的深切感受。首句通过“何当开此镜,即见发如丝”描绘了诗人对镜自照时的自我发现,白发如丝,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衰老。接下来的“白日急于水,一年能几时”进一步强化了时间流逝的紧迫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后两句“每逢芳草处,长返故园迟”和“所以多为客,蹉跎欲怨谁”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在外漂泊的无奈,以及对蹉跎岁月的无奈和怨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光流逝和故乡思念。诗人通过对镜自照的场景,表达了对生命衰老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