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寓言》

时间: 2025-07-30 21:04:38

诗句

为儒逢世乱,吾道欲何之。

学剑已应晚,归山今又迟。

故人三载别,明月两乡悲。

惆怅沧江上,星星鬓有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1:04:38

原文展示:

寓言 韦庄 〔唐代〕

为儒逢世乱,吾道欲何之。 学剑已应晚,归山今又迟。 故人三载别,明月两乡悲。 惆怅沧江上,星星鬓有丝。

白话文翻译:

作为一个读书人,在乱世中生活,我的道路将何去何从? 学习武艺已经太晚,想要归隐山林现在又觉得迟了。 与故人分别已经三年,明月照耀着我们两地,都感到悲伤。 在沧江之上感到惆怅,我的鬓发已经星星点点有了白发。

注释:

  • 为儒:作为一个读书人。
  • 逢世乱:遇到乱世。
  • 吾道欲何之:我的道路将何去何从。
  • 学剑已应晚:学习武艺已经太晚。
  • 归山今又迟:想要归隐山林现在又觉得迟了。
  • 故人三载别:与故人分别已经三年。
  • 明月两乡悲:明月照耀着我们两地,都感到悲伤。
  • 惆怅沧江上:在沧江之上感到惆怅。
  • 星星鬓有丝:鬓发已经星星点点有了白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唐代诗人、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他的诗歌多写个人遭遇和时代变迁,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韦庄在乱世中的迷茫和无奈,以及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的迷茫和无奈,以及对故人的深切思念。首两句“为儒逢世乱,吾道欲何之”直接点出了诗人在乱世中的困惑,不知道自己的道路应该如何选择。接下来的“学剑已应晚,归山今又迟”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无论是学习武艺还是归隐山林,都感到时机已晚。后两句“故人三载别,明月两乡悲”则通过明月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惆怅沧江上,星星鬓有丝”则通过沧江和鬓发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儒逢世乱,吾道欲何之”:诗人作为一个读书人,在乱世中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的道路应该如何选择。
  • “学剑已应晚,归山今又迟”:诗人感到无论是学习武艺还是归隐山林,都感到时机已晚。
  • “故人三载别,明月两乡悲”:诗人通过明月这一意象,表达了与故人分别三年的思念之情。
  • “惆怅沧江上,星星鬓有丝”:诗人通过沧江和鬓发这两个意象,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星星鬓有丝”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鬓发已白。
  • 对仗:“故人三载别,明月两乡悲”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诗人在乱世中的迷茫和无奈,以及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着思念和悲伤。
  • 沧江:象征着诗人的惆怅和忧虑。
  • 星星鬓有丝: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衰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韦庄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迷茫和无奈 C. 愤怒 D. 平静

  2. 诗中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A. 希望 B. 思念和悲伤 C. 光明 D. 孤独

  3. “学剑已应晚,归山今又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A. 时机已晚 B. 充满希望 C. 无所畏惧 D. 安于现状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韦庄的《寓言》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情感,但韦庄更多表达了个人的迷茫和无奈,而杜甫则更多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韦庄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韦庄的生平和创作。

相关查询

虞美人·上阳迟日千门锁 洞仙歌(登临漳城咏梅) 公晔以北山荔子见寄因念昔游慨然怀归戏成 奉怀罗仲共叔共二友 洞仙歌·残烟薄雾 和学士秋怀 其十二 蝶恋花(游南山过陈公立后亭作) 和韵仲宗天宁见怀月馀卧病横山得其诗颇动念 次韵学士史秋初四首 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刑均 舆械 割股疗亲 示字旁的字 民生国计 赤字旁的字 云烟过眼 包含偪的词语有哪些 米字旁的字 算不了 肀字旁的字 包含寓的词语有哪些 情见势屈 遗风余思 滋荣 黑字旁的字 一锅煮 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