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5:27
竹杖芒鞋看瀑回,
暮年筋力倦崔嵬。
桃花落尽无春思,
直待牡丹天后来。
我带着竹杖,穿着草鞋,来到这里观看瀑布的回旋,
在暮年的我,筋骨已然疲惫,难以攀登高峰。
桃花已经落尽,心中无春的思绪,
只等牡丹盛开,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桃花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短暂,而牡丹则象征着富贵与繁华。诗中提及桃花与牡丹的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转变。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关切。
这首诗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通过描写瀑布与花卉,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思考。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竹杖芒鞋看瀑回”,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身心疲惫的老者,用竹杖和草鞋显露出他的朴素与坚韧。接着“暮年筋力倦崔嵬”,突出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真实感受,展示了老年人的无奈与疲惫。随着诗意的深入,桃花的凋零象征着春天的结束,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对春日的怀念也愈发明显。而最后一句“直待牡丹天后来”,则是对未来的期待,尽管眼前的春光已逝,但他仍然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迎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似乎在告诉我们,尽管人生会经历诸多变迁,依然要保持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整首诗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的哲思与感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新生命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诗中“竹杖芒鞋”中“芒鞋”指的是什么?
诗中表现老年人身体疲惫的句子是哪一句?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在最后一句中体现为哪种花?
李白《庐山谣》与辛弃疾这首诗的对比:
李白的诗以豪放的气势和自然景观的描绘为主,强调个体在自然中的渺小与伟大;而辛弃疾则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人生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来反映个人情感的变化,体现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