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2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25:50
醉书其壁
辛弃疾
颇觉参禅近有功,
因空成色色成空。
色空静处如何说,
且坐清凉境界中。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的体悟,觉得修习禅宗有了一些成果。因为“空”与“色”之间的关系,色与空的本质相互转化。在寂静的状态中,究竟该如何去解释这些呢?不如在这个清凉的境界中静坐,享受当下的宁静。
这首诗涉及佛教哲学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该思想揭示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强调万物的本质是无常的,物质现象的背后是空性。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和诗人。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作品多描写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他人生的反思期。他经历了多次战争与政治波动,深感人生无常和世事的虚幻,于是常常寻求禅理的慰藉。
《醉书其壁》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辛弃疾对禅宗的体悟与思考,展示了他在参禅过程中所获得的内心宁静。开篇的“颇觉参禅近有功”,不仅是对自己修行成果的自省,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接下来的“因空成色色成空”,则引入了佛教哲学中的核心思想,强调色与空的辩证关系,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邃而又神秘的哲学思考。而“色空静处如何说”,则不禁让人思考,面对这些深奥的道理,语言的表达是否显得苍白无力。最后一句“且坐清凉境界中”,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解脱,仿佛是在邀请读者一同体验这种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运用了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体现了辛弃疾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传达了他对禅宗的追求与体悟。在这短短的四句诗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引领读者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尤其在“色”和“空”的对比中,展示了哲理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生的虚幻与禅理的真实,呼唤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和。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色”与“空”分别代表什么?
A. 物质与精神
B. 幸福与痛苦
C. 美与丑
D. 正义与邪恶
辛弃疾在本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爱情的渴望
C. 对政治的愤怒
D. 对财富的追求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A. 追求金钱
B. 探讨人生的虚幻与禅理的真实
C. 赞美自然的美丽
D. 颂扬英雄的壮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