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7:24
行路难
(唐)张籍
湘东行人长叹息,
十年离家归未得。
弊裘羸马苦难行,
僮仆饥寒少筋力。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
壮士无颜色。
龙蟠泥中未有云,
不能生彼升天翼。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行人漫漫长路的艰辛与无奈。他在湘东感叹自己的处境,十年离家至今未能归还。身穿破旧的衣裳,骑着瘦弱的马,艰难地行走,身边的仆人也因饥寒而体力不支。诗人感叹,床头的黄金已用尽,壮士的精神也因此黯淡无光。即使龙蟠在泥土中,也没有云彩升起,无法飞向天空。
张籍(约766年-830年),字希孟,唐代诗人,原籍河南,后居住于湖南。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与感慨,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与社会观察。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经历人生困顿之际。诗中反映了他对归乡无望的无奈与失落,表现了对现实的深刻感受和对理想的向往。张籍在漫长的流离过程中,愈发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行路难》是一首充满怅惘与失落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长途跋涉的艰辛与无奈。首句便以“长叹息”开头,直接道出心中的忧愁,带给读者一种沉重的感受。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身处困境的形象——穿着破旧的衣服,骑着瘦弱的马,仆人也因饥寒而无力。这些细节不仅让人感受到物质的匮乏,也透出一种精神上的疲惫与无望。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处境。床头的“黄金尽”,象征着财富的消逝与梦想的破灭,让壮士失去了原本的激情与斗志。最后两句则通过“龙蟠泥中未有云”来表达一种被困的状态,即使有理想与追求,却因环境的束缚而难以实现。整首诗在悲凉的氛围中,透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在今天仍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反映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揭示了人在逆境中的无奈与挣扎。
张籍的《行路难》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弊裘”指的是什么?
“龙蟠泥中未有云”这一句的主要意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