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5:07
游水月寺
烟日蔫云乍暑天,
倦投山寺借床眠。
清凉世界谁曾到,
却在红尘紫陌边。
在炎热的夏天,烟雾弥漫,阳光透过阴云,偶尔显现。我在山寺里感到疲惫,借来床铺小憩。清凉的世界究竟有谁到过呢?其实就在红尘和繁华的街陌旁边。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红尘紫陌”一词常用于形容繁华的都市生活,表达出一种对喧嚣与宁静生活对比的思考。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安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游水月寺》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常借游览山水以寄托情感,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慰藉。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山寺的短暂避暑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游水月寺》全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暑天的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日,烟雾和阴云交织,营造出一种闷热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天气的厌倦和疲惫。在这种情况下,诗人选择到山寺小憩,借用“床眠”来形容自己的倦意,传达出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
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出诗人对清凉世界的思考,诗人反问“谁曾到”,疑似对世俗生活的批判,暗示现代人忙于追逐名利,反而忽略了内心的宁静。而最后一句“却在红尘紫陌边”则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清凉的生活其实并不遥远,就在繁华的喧嚣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诗人内心的渴望。
整体上,这首诗以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哲学上的思考与生活的智慧。
整首诗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在炎热夏日中对自然的依恋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中“烟日蔫云”描述的是怎样的天气?
A. 寒冷 B. 炎热 C. 温暖
诗人在哪里借床小憩?
A. 家里 B. 山寺 C. 酒店
“清凉世界”代表了什么?
A. 繁华的都市 B. 宁静的生活 C. 乡村田园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杨万里的《游水月寺》更强调对世俗的思考与内心宁静的渴望,王维则更多展现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感悟,两者在诗风上有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