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9:03
端忧更贫病,不分又花时。只说春何好,犹堪入小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春日里内心的忧虑与痛苦,尽管春天的美好令人陶醉,但他却因贫困与疾病感到无法享受。尽管如此,他仍愿意将春天的美好写入诗中,以此抒发自己的情感。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幽默风趣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因生活的困苦和身体的虚弱,无法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因此在诗中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感伤。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杨万里在诗中用“端忧更贫病”开篇,直接点出内心的苦恼,接着用“不分又花时”描绘出春日的美好与自己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尽管春天的花朵美丽动人,但诗人却因生活的艰辛而无法体味这份美好。最后一句“犹堪入小诗”则表现出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尽管生活艰难,他仍然愿意通过诗歌来记录春天的美好,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晰,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坚持创作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在春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敏感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春天的美丽与自身困境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活艰辛的无奈,同时也显现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更贫病”指的是什么?
A. 经济贫困和身体疾病
B. 心情忧郁
C. 生活无趣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充满喜悦
B. 无奈与忧伤
C. 漠不关心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生活的困境与诗人的感怀
C. 个人成就
答案:
杨万里的诗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有对春天的描绘,但杨万里更强调内心的忧虑,而李白则是沉浸在对故乡的思念之中。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敏感与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