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5:16
送灵澈上人
原文展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白话文翻译:
在苍翠的竹林寺中,傍晚时分传来隐隐的钟声。
我戴着斗笠,伴着斜阳,独自向远方的青山归去。
注释:
- 苍苍:形容竹林的颜色和气氛,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杳杳:形容声音微弱而遥远,这里指钟声的回响。
- 荷笠:指戴着斗笠,形象地描绘出行者的形象。
- 斜阳:夕阳西下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独归远:独自一人归向遥远的地方,表达孤独与远行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使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隐士诗人的生活理想,表现了对于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逢辰,号景山,唐代著名诗人,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送灵澈上人》创作于隐士生活的背景下,诗人通过送别友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不舍,同时也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傍晚场景。诗中的竹林寺、钟声、斗笠、斜阳和青山构成了一幅极具中国山水画风格的画面,充满了自然的和谐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暗含了对生活方式的思考。钟声的“杳杳”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而“独归远”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苍竹林寺:描绘出竹林中寺庙的苍翠,与幽静的氛围相融合。
- 杳杳钟声晚:钟声在傍晚时分显得更为悠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
- 荷笠带斜阳:行者在夕阳的映衬下,背影显得孤独而坚定。
- 青山独归远: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向遥远山峦归去的情景,突显了人的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展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 意象:通过“竹林”、“钟声”、“斜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自然景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惋惜,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竹林:象征清幽、宁静的环境,代表着隐士的理想生活。
- 钟声:传递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增添了诗的哲学意味。
- 斜阳:象征着黄昏与结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 青山:象征远方与理想,体现了孤独而坚定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长卿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荷笠”指的是什么?
-
诗中“斜阳”象征什么?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是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两者都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刘长卿的诗则更强调情感的表达。
- 孟浩然《春晓》:两者都以自然为题材,但《春晓》表现的是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而《送灵澈上人》则更多地展现了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