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5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7:50:58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隐约的飞桥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我在西边的石矶上向渔船询问。
桃花随着水流一直开到日落,
那洞口在清澈的溪水旁边究竟在哪里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常与美好景象和春天联系在一起,也与桃花源的理想境界相关。
作者介绍: 张旭,字公艺,号青松,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以豪放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富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桃花溪》写于唐代,正值安史之乱前后的动荡时期,诗人借描绘桃花溪的自然美,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动荡时代的厌倦。
《桃花溪》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水与人心的和谐统一。开篇的“隐隐飞桥隔野烟”勾勒出了一幅朦胧的自然图景,桥与烟的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和遥远的美。接着,诗人通过“石矶西畔问渔船”,引入了人和自然的互动,渔船的存在让静谧的山水生动起来,增添了生活气息。
“桃花尽日随流水”一句,诗人将桃花与流水结合,表现了自然界的流动性与生命的短暂。这种意象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也暗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洞在清溪何处边”则突出了对自然的探寻与向往,这种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同时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渴望宁静与和谐的内心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隐隐飞桥隔野烟”中的“隐隐”表示什么?
“桃花尽日随流水”中的“随流水”体现了什么主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深邃;而张旭的《桃花溪》则聚焦于春天的生机与流动,展现出不同的季节美感。两首诗都是对自然的赞美,但情感基调和意象选择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