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3:04
水龙吟 题亦斋丈《环影祠》乐府
作者: 刘嗣绾 〔清代〕
广寒吹下霓裳,曲中再识春风面。
马嵬坡下,香消人去,袜尘犹恋。
白发梨园,红牙菊部,一般哀艳。
倩雪衣学舞,金衣学语,重翻出,长生殿。
当日清平应制,问宫中几回欢宴。
海棠睡足,荔支笑后,梨花泣遍。
雨歇零铃,风高羯鼓,旧愁成片。
向旗亭唤取,银尊檀板,夜深相见。
这首词描绘了月宫的美丽与哀愁,曲中再一次感受到春风的面容。马嵬坡下,香气消散,人们离去,鞋袜上的尘土依然留恋。梨园中白发苍苍的老者和红牙花朵,一样的哀伤与美丽。美丽的女子身穿雪白的衣裳学习舞蹈,金色的衣裳学习说话,再次重现《长生殿》的场景。往日的盛宴在朝堂上进行,问宫中几次欢宴。海棠花已睡足,荔枝花笑后,梨花泪流满面。雨停后铃声轻响,风中传来羯鼓声,往日的愁苦如片片落叶。向旗亭召唤,银杯檀板,夜深时再相见。
作者介绍:刘嗣绾(约1710-1778),清代诗人,字子云,号亦斋,擅长词曲,作品多涉及历史题材,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水龙吟》以其精致的词句和浓厚的历史感,展现了作者对美好往事的缅怀与对现实苦楚的感叹。开篇“广寒吹下霓裳”即以典雅的意象引入,唤起读者对月宫仙女的遐想,象征着美丽与遥不可及的理想。接下来的“马嵬坡下,香消人去”则转入历史的沉重,杨贵妃的悲剧成为了历史的隐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
诗中不断运用对比,如“白发梨园,红牙菊部”,将年轻的美丽与苍老的无奈对立,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在“倩雪衣学舞,金衣学语”中,作者将舞蹈与语言的学习与生死相交织,展现了对过往繁华的再现与对失落的追忆。
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后以“夜深相见”结束,暗示着对于旧时光的依恋与对未来的期盼。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丰富的历史典故,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情境相结合,使作品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个人的深切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涵盖了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与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折射出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广寒”指代什么?
a) 人间
b) 月宫
c) 大海
d) 山川
“马嵬坡下,香消人去”中“香”指的是什么?
a) 花香
b) 食物香
c) 人的美丽
d) 古乐声
诗中提到的“长生殿”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杨贵妃
c) 西施
d) 王昭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嗣绾的《水龙吟》与李白的《长恨歌》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但刘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历史场景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传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具细致和历史感,后者则更具浪漫与豪情。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