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8:30
江馆。天远。月如烟。隔院听歌未眠。雁行零落晚风前。缠绵。十三筝柱弦。知否冬郎容易瘦。相思透。一曲双红豆。恨迢迢。又归潮。魂销。夜深长板桥。
在江边的馆子里,天色遥远,月光如烟般朦胧。隔着院子听见歌声,却辗转难眠。雁阵零落,晚风轻轻吹拂。缠绵的情思,如同十三根琴弦在轻轻拨动。你可知道,冬天里的郎君容易消瘦,思念之情透过一曲双红豆。恨意绵绵,潮水又一次归来,魂魄在夜深时迷失在长板桥上。
刘嗣绾(约1680年-约1750年),清代诗人,字子华,号石莼,晚号天涯散人,生于江苏常州。他的诗风多为婉约,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情感细腻,兼具哲理性与音乐美。
《河传》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可能在江边的某个馆子中,因夜晚的孤独与思念而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与忧伤。
《河传》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诗中洋溢着浓厚的思念之情。开篇以“江馆”引入,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场景。诗人通过“月如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月光似烟雾般轻柔,暗示着内心的柔情与忧愁。接着,通过“隔院听歌未眠”,表现出诗人因歌声而无法入睡的烦恼,这种音乐的魅力也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雁行零落晚风前”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孤单的情绪,雁阵的散乱象征着诗人心中思念的无奈与痛苦。随后,诗人用“十三筝柱弦”来引入音乐的主题,音乐成为了情感表达的载体,细腻的情感在琴弦间流淌。接下来的“知否冬郎容易瘦”,则直接指出了思念的对象,表达出对爱人的关心和思念之苦。
整首诗在感情上交织着相思与忧愁,展现出诗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结尾的“夜深长板桥”将孤独与思念推向高潮,长板桥象征着离愁别绪,诗人迷失在这条桥上,心灵深处的孤独感愈发明显。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优美,情感上更是细腻,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江馆。天远。月如烟。”
“隔院听歌未眠。”
“雁行零落晚风前。”
“缠绵。十三筝柱弦。”
“知否冬郎容易瘦。”
“相思透。一曲双红豆。”
“恨迢迢。又归潮。”
“魂销。夜深长板桥。”
诗歌的主题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与关怀,体现了清代诗人对情感细腻的描绘与哲理性的思考。
诗中“月如烟”用来形容什么?
A. 天空
B. 月光
C. 曙光
D. 雾气
“隔院听歌未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寂寞
C. 愤怒
D. 无聊
“魂销”的意思是什么?
A. 魂魄迷失
B. 精神焕发
C. 失去理智
D. 心情愉悦
答案:1. B 2. B 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