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3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37:52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作者:周邦彦 〔宋代〕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
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
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在河桥送别的地方,凉爽的夜晚真是美好。
斜月的余辉已经慢慢落下。
铜盘上的蜡烛泪水早已流尽,细细的凉露沾湿了衣衫。
我们相聚散去,鼓声在前的渡口,树梢上挂着彩旗。
华丽的骏马会意,纵使扬鞭却也慢慢走。
迢远的路回到清幽的田野,人声渐渐听不见,只剩下满心的愁思归去。
何以重红的花瓣满地,却不见遗落的钿子,斜行的小路也迷失了方向。
兔葵和燕麦,在残阳下似乎想与人对齐。
但我仍在班草间徘徊,叹息着饮酒,极目望向天西。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重红满地”和“遗钿不见”可以理解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出一种失落感。斜月和凉露的意象也常常出现在古诗中,象征着思念和离别的情感。
作者介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是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他以词风绮丽、情感细腻而著称,常在作品中融入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周邦彦的晚年,时代背景是南宋初期,国家动荡,个人命运多舛,诗人在离别中感受到孤独与愁苦,表达对亲友的思念。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词作,周邦彦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送别时的凉夜情景。诗的开头以“河桥送人处”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即将分别的氛围。接下来的“斜月远堕余辉”,通过月亮的余辉,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即将离去的无奈。整首词以清冷的夜景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词中反复出现的“凉”字,强调了夜的寒冷和内心的孤寂。特别是“霏霏凉露沾衣”,让人感受到夜露的凉意,与离别的愁苦交织在一起。随着情感的推进,诗人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欢聚与散去,伴随着“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的景象,仿佛听到了离别的鼓声和传来的旗帜飘扬的声音。
在“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一节,诗人描绘了归途的孤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渐渐消失,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愁绪。最后几句中,兔葵和燕麦的意象,暗示着自然的生命力与人类情感的脆弱。整首词在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使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思念,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美好的情感体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物情感,展示了离别时的复杂心理。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的情感氛围,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情感联系,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
诗词测试:
选择题:以下哪一句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
A. 斜月远堕余辉
B. 人语渐无闻
C. 铜盘烛泪已流尽
D. 相将散离会
填空题:诗中“兔葵燕麦”象征着__。
判断题:诗中描绘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送别场景。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