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8:12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这首诗表达了与朋友分别后的思念与惆怅。诗人回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四十年间却只得寥寥音信,彼此间的联系变得模糊。对于未来的重逢,诗人感到无从预料,偶然的相遇反而让他感到更加伤感。春天的桃花如锦绣般绚烂,但诗人却因为心中的忧愁而对春天的景色感到厌烦,尤其是那白色的柳絮。最后,诗人感叹剑南的春色虽美,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愁苦,喝酒时的心情更是沉重。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风格深沉、忧国忧民,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杜甫的晚年,此时他经历了无数的战乱和生活困苦,内心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此诗是送别友人入朝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友人前途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孤独与忧伤。
《送路六侍御入朝》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送别诗,诗人在这里通过与友人的别离,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重逢的无奈。开篇以“童稚情亲四十年”引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四十年的情谊让人感慨不已。然而,中间的消息两茫然,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痛苦。
诗中“更为后会知何地”,让人感受到对未来的无可奈何,似乎重逢已成奢望。随后提到的“忽漫相逢是别筵”,则在相聚与别离之间游走,表现出偶然相遇的喜悦与随之而来的离别之苦。
“桃花红似锦”与“柳絮白于棉”的对比,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却又因诗人的忧愁而显得格外刺眼。最后一句“剑南春色还无赖”,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结合,表达了即使春色再美,也无力减轻内心的悲伤。
整首诗在情感的交织中,展现出杜甫对人生与友谊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深远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友人分别与重逢的主题,探讨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与思念,表现出杜甫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无奈。
诗词测试:
杜甫的“童稚情亲四十年”中,“童稚”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桃花红似锦”主要表现了什么?
诗人对柳絮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