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3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32:08
春怨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扫地待花落,惜花轻著尘。
游人少春恋,踏去却寻春。
春天来临时,打扫庭院等着花瓣飘落,心中怜惜花朵,轻轻地拂去尘土。游人很少对春天产生恋慕之情,走过之后却又寻找春天的痕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悲怆,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春景的哀愁与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及改革家。他倡导“变法”,致力于国家的改革和富强,诗词风格时而豪放,时而细腻。
创作背景: 《春怨》作于王安石的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春天的景象抒发个人的忧愁与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春怨》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致和人们的情感。诗的开头“扫地待花落”,便传达出一种期待与无奈的情绪。随着春天的到来,庭院中的花朵渐渐凋零,诗人用“惜花轻著尘”来表达对花朵的珍惜与怜惜,仿佛在感叹时光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短暂。接下来的“游人少春恋”,则表现出一种孤独感,春天虽美,但游人却对其缺乏热爱与关注,反映了社会对美好事物的漠视与冷淡。最后一句“踏去却寻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游人走过之后却又难以忘怀春天的美好,表现出对春天的追寻与怀念,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逐。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王安石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凋零与游人的冷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悟,揭示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忽视与怀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意象词汇:
花的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青春、美好与短暂,尘则反映了人间的纷扰与烦恼,游人则是对生活的探索与经历。
诗词测试:
王安石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惜花轻著尘”中“著”的意思是什么?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春怨》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但李白在月色下的孤独中更多的是一种洒脱与豪放,而王安石则是通过春景的细腻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伤。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