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与北山道人》

时间: 2025-07-27 23:42:50

诗句

莳果疏泉带浅山,柴门虽设要常关。

别开小径连松路,祗与邻僧约往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42:50

原文展示:

莳果疏泉带浅山,
柴门虽设要常关。
别开小径连松路,
祗与邻僧约往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居环境,作者在这里种植果树,旁边有清澈的泉水和浅浅的山丘。虽然柴门已经设好,但还是要常常关着,以保持宁静。开辟的小路连接着松树林,只有与邻近的和尚约好才能走来走去。

注释:

  • 莳果:种植果树。
  • 疏泉:清澈而不密集的泉水。
  • 柴门:用柴木做成的门,象征朴素和隐居。
  • :只、仅仅。
  • 邻僧:附近的和尚。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场景,体现了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宁静思想,反映了王安石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这与他晚年的修道情怀密切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政治上推行变法,文学上以诗词和散文见长,尤其在诗歌方面展现出极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他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挫折,心中对清静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选择了隐居于山林。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反映了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与北山道人》是一首寄情于山水的诗作,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莳果疏泉带浅山”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果树与泉水相映成趣,浅山环绕,给人一种安逸的感觉。第二句提到“柴门虽设要常关”,既表现了隐居生活的清静,也暗示了与世隔绝的态度。第三句“别开小径连松路”展现了自然的亲切,开辟的小路通往松树,象征着通往心灵的宁静之地。最后一句“祗与邻僧约往还”则表达了与邻近的和尚交往的简单生活,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友好。整首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安石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莳果疏泉带浅山:描绘山中种果树,泉水清澈,山丘轻盈,构成美丽的自然画面。
    • 柴门虽设要常关:设有柴门,但要常关,暗示隐居的安静与不受打扰。
    • 别开小径连松路:开辟的小路通向松树林,象征自由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祗与邻僧约往还:与邻近的和尚约定,表现出简单而和谐的交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生活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体现了王安石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思想境界。

意象分析:

  • 果树:象征生命的繁荣与希望。
  • 泉水:代表清澈与纯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 柴门:隐喻隔绝尘世纷扰的生活态度。
  • 松树: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柴门”代表什么?

    • A) 繁华生活
    • B) 隐居生活
    • C) 旅行生活
  2.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B) 对自然与隐居生活的追求
    • C) 对权力的渴望
  3. “莳果疏泉带浅山”中的“疏泉”是指什么?

    • A) 浑浊的水
    • B) 清澈的泉水
    • C) 干涸的水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同样描绘隐居生活和自然美。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展现自然与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与北山道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体现了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但王安石更强调人际关系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岳麓寺 清风峡 次白莹青云天梯诗韵 西邻桑间有隙地从可五丈其横五分之一荒蔓瓦 无兔而用鸡毛无直干而用粗竹坐是二者故封川 鸿沟 闰四月夜草亭独坐玩月 客至木绵坐已为长韵成四韵 偶书 宿长安闸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皮字旁的字 迎冬 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践规踏矩 包含襦的词语有哪些 轻财仗义 皿字底的字 骄傲自大 玄字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鹄头板 蓬蕽 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歌舞升平 颠连无告 心倕 彩衣娱亲 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