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3:17
胜境名标第五天,
殊庭佳气蔼非烟。
鼓钟与看千人会,
玉石难分十种仙。
幽壑旧传灵药富,
苍崖曾现宝光圆。
尘劳未决丹梯急,
只得虚堂一夜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胜境,名声响亮如同天上第五层的仙境,庭院中的美好气息如同云雾缭绕,而非烟雾弥漫。鼓声和钟声中,千人聚会,热闹非凡,仿佛在与十种仙人相聚。幽深的山谷中传说有丰富的灵药,苍翠的崖壁上曾现过宝光四射。世俗的烦恼尚未消除,修炼的道路又显得急迫,只能在这虚无的堂宇里度过一夜的安眠。
王之望,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诗写于王之望游历名山大川之际,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表达他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内心平静的向往。
这首诗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超凡脱俗的胜境,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心灵归宿的渴望。首句“胜境名标第五天”即将诗的意境引入高远之境,设定了一个理想的空间。随后的“殊庭佳气蔼非烟”则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庭院,气息清新,给人一种幽静而又祥和的感觉。接下来的“鼓钟与看千人会”展现了场面的热闹与欢愉,仿佛在说即使在这样的美境中,人们依然可以享受到社交的乐趣。
而后面的“幽壑旧传灵药富,苍崖曾现宝光圆”则通过“灵药”和“宝光”进一步深化了超然的主题,暗示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存在着超越世俗的灵性和财富。最后两句“尘劳未决丹梯急,只得虚堂一夜眠”则回归到现实,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烦恼的无奈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形成鲜明的对比。整首诗在描绘胜境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胜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尽管世俗的烦恼依然存在,但诗人依然希望寻找一处心灵的归宿。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之望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灵药”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生不老
C. 爱情
D. 权力
诗中“尘劳未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财富的渴望
B. 对世俗烦恼的无奈
C. 对友情的思念
D. 对权力的追求
与王之望的作品相比,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