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7:5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7:58:10
再和制帅
王之望 〔宋代〕
用尽登山力,方知行路难。
孤峰宁久驻,半岭敢求字。
远目穷千里,危肠搅百酸。
川原忽开豁,岐路正平端。
全诗翻译:
用尽了攀登山峰的力气,才明白行路的艰难。
孤独的高峰宁愿长久停驻,半山腰又哪里敢妄求一个字呢?
远远望去,目光穷尽千里,心中烦恼如百般酸楚纷扰。
突然间,川原豁然开朗,岔路口显得格外平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孤峰”和“岐路”可以引申为人生的选择与追求的孤独,暗示了无论人生的道路多么艰难,始终要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作者介绍:
王之望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寻。他以清新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探索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创作背景:
《再和制帅》创作于王之望在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攀登后,诗人将个人的经历与情感融入诗中,反映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再和制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艰难时的思考与感悟。开篇以“用尽登山力,方知行路难”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目标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重重困难,表达了对人生旅程的深刻理解。接下来,诗人以“孤峰宁久驻”描绘了追求理想的孤独与坚持,强调了即使孤独也要坚守自我。
在后面的句子中,“远目穷千里,危肠搅百酸”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心中的焦虑,目光虽远,但心中却充满了不安与困惑。这种情感的挣扎让人感同身受,深刻地表现了人在面对选择时的复杂心理。
最后两句,“川原忽开豁,岐路正平端”则是整首诗的高潮。经过艰辛的探索,眼前突然开阔的境地象征着希望与未来的可能。岔路的出现意味着新的选择与机会,也暗示着人生的无限可能。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自身内心的变化与成长,构建出一幅生动而深刻的人生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生道路的艰辛与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坚持,最终表达出希望与新的选择的可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用尽登山力”主要表达了什么?
“孤峰宁久驻”中的“孤峰”象征了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感悟,但更侧重于豪放与洒脱。杜甫的《望岳》则展现了对理想与责任的思考,情感更加沉重与深邃。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但共同探讨了人生的追求与选择。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