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六月六日夜》

时间: 2025-04-26 21:40:07

诗句

蕴隆岂不坏,凉气亦徐还。

独立清夜半,疏星苍桧间。

晦明莽相代,天地本长闲。

四顾何寥落,微风时动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0:07

原文展示:

六月六日夜
陈与义 〔宋代〕

蕴隆岂不坏,凉气亦徐还。
独立清夜半,疏星苍桧间。
晦明莽相代,天地本长闲。
四顾何寥落,微风时动关。

白话文翻译:

这夜空中蕴含着丰富的气息,凉爽的空气也渐渐回归。我独自立于这清凉的半夜,稀疏的星星在苍翠的柏树间闪烁。明暗交替,仿佛在无尽的时光中相互替代,天地之间本是悠闲自得的。四周何其寥落,只有微风偶尔吹动关窗。

注释:

  • 蕴隆:蕴藏的气息,意指夜晚的宁静和深邃。
  • 徐还:缓缓地回归,形容凉气逐渐回到夜晚。
  • 独立:独自站立,突出诗人的孤独感。
  • 疏星:稀疏的星星,营造出宁静的夜空。
  • 苍桧:苍翠的柏树,象征自然和安宁。
  • 晦明:明亮与昏暗的交替。
  • 莽相代:茫茫的时光交替,表示时间的流逝。
  • 四顾:环顾四周。
  • 寥落:空旷而稀少,表达孤独的感觉。
  • 微风:轻微的风,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诗中的“凉气”、“疏星”和“苍桧”等描写都可以联系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孤独夜晚的沉思,符合宋代士人的审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士举,号寄庵,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样,擅于描写自然景象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六月夜晚,时间背景使得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独特魅力,同时也隐含着个人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六月六日夜》是一首描写夜晚自然景象的诗作,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诗人通过描绘夜空的凉爽、稀疏的星星和苍翠的柏树,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深邃的夜晚。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孤独感,独自立于清夜之中,周围的寥落与微风的轻拂,使得诗人内心的思绪愈加沉静。整首诗通过“晦明莽相代”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诗人用简单而清晰的语言,传达出他对夜晚的感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孤独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蕴隆岂不坏,凉气亦徐还”表达夜晚的气息和凉意。
    • 第二联“独立清夜半,疏星苍桧间”描绘了诗人孤独的身影与星空的宁静。
    • 第三联“晦明莽相代,天地本长闲”则反映了时间的流转和天地的悠闲。
    • 第四联“四顾何寥落,微风时动关”则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空旷的感受与微风带来的轻柔。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蕴隆岂不坏,凉气亦徐还”形成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意象:夜空、星星、柏树等意象交织,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闲。

意象分析:

  • 凉气:象征夜晚的清凉和宁静,给人以安慰。
  • 疏星:代表夜空的稀疏与清澈,寓意孤独与思索。
  • 苍桧:象征自然的坚韧与长存,给予人一种归属感。
  • 微风:象征轻柔与静谧,带来宁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蕴隆”指的是什么? A. 生命
    B. 夜晚的气息
    C. 太阳

  2. 诗人在夜晚的感受是? A. 喧闹
    B. 寂静与孤独
    C. 欢乐

  3. “四顾何寥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失落与孤独
    C.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静夜思》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比较陈与义与李白的夜景诗,两者均描绘了夜的宁静,但陈与义的诗更多体现了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与义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和鲁望怀杨台文杨鼎文二秀才 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三首 奉和添酒中六咏·酒枪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射鱼 咏蟹 /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 寒日书斋即事三首 七爱诗 其六 白太傅 奉和添酒中六咏·酒船 醉中寄鲁望一壶并一绝 襄州春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万人异心 龙潭虎窟 黑字旁的字 睹微知著 宝结尾的成语 瓦字旁的字 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木字旁的字 包含绿的词语有哪些 吃官司 蚌病成珠 涂归 包含棱的词语有哪些 之乎也者 誓章 悔不当初 麦字旁的字 同乐 攴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