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7:4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7:48:55
残辉度平野,列岫围青春。
柴门一枝筇,日暮栖心神。
暝色着川岭,高低郁轮囷。
水光忽倒树,山势欲傍人。
万化元相寻,幽子意自新。
肃肃夜舟久,空明动边垠。
田鹤吟相应,我独无荒邻。
短篇不可就,所寄聊一伸。
夕阳的余晖洒在平坦的田野上,群山环绕着这片青春的气息。柴门外一根竹杖,正是我在日暮时分寻找心灵栖息之处的象征。暮色笼罩着川岭,山峦起伏,苍翠欲滴。水面上倒映着树影,山势似乎逼近我来。万物的变化本源都在寻求,而我这幽静的旅人心意自有新鲜的感悟。夜舟在静谧中行驶,清空的明亮映照着天边的边际。田野中的鹤鸣声应和着自然的和谐,我却独自一人,没有荒凉的邻居。短短的篇幅无法尽述心中感慨,只好写下这些随意的寄托。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仲明,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生于动荡的年代,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作者在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孤寂。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暝色》通过优雅的自然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孤寂。诗的开头描绘了黄昏时分的田野与山峦,余晖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温暖而又柔和的感觉。这种自然景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感受,更体现出他对生命的思考。在“柴门一枝筇,日暮栖心神”中,竹杖成为了诗人的精神寄托,象征着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随着夜色渐浓,水光与山势的描写增添了诗的层次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夜舟的静谧与田鹤的鸣叫使得诗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他与自然之间的交流是如此深刻,但同时也让他体会到生活的荒凉。最后一句“短篇不可就,所寄聊一伸”传达了诗人对表达的渴望,但又因现实的局限而感到无奈。
整首诗在审美的同时,深入探讨了生命的孤独与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水光忽倒树”中的“倒”字,生动形象;“高低郁轮囷”则通过对仗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测试:
“残辉”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筇”指的是什么?
“肃肃夜舟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