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蒙知府宠示秋日郡圃佳制遂侍杖屦逍遥林水间》

时间: 2025-04-27 04:57:28

诗句

一笑聊开口,千忧不上眉。

林深受风得,柏老到霜知。

小憩逢筠洞,幽寻及枳篱。

愿公勤秉烛,裁咏刺离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7:28

原文展示:

一笑聊开口,千忧不上眉。
林深受风得,柏老到霜知。
小憩逢筠洞,幽寻及枳篱。
愿公勤秉烛,裁咏刺离离。

白话文翻译:

微微一笑,随口而谈,心中的忧愁并没有在眉头显露。树林深处,风轻轻地吹拂,老柏树已经知道了霜的来临。稍作休息,恰逢竹林洞口,静静地探寻枳树篱笆。希望您能勤奋如烛,吟咏出那离愁别绪的诗篇。

注释:

  • 一笑聊开口:微微一笑,随意地开口说话。
  • 千忧不上眉:心中有千种忧愁,却没有表现在眉头上。
  • 林深受风得:树林深处,迎风而立,感受到风的轻抚。
  • 柏老到霜知:老柏树已经感知到霜降的消息。
  • 小憩逢筠洞:小憩在竹林的洞口。
  • 幽寻及枳篱:静静地探寻到枳树的篱笆。
  • 愿公勤秉烛:希望您能勤奋地像蜡烛一样。
  • 裁咏刺离离:吟咏出那离愁别绪的诗篇。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梦得,号雨村,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情,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日郡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世事的感悟,显示出一种闲适和淡泊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极为优美,描绘了一个秋日的宁静场景。开篇以“笑”引入,轻松而又自然,给人一种没有压力的愉悦感。诗人虽然心中有忧愁,却不愿让其显现于外,表现出一种内心的从容与淡定。接下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深林、老柏、竹洞、枳篱等意象相结合,营造出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反映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愿公勤秉烛”一句,似乎在劝诫朋友要勤勉地追求诗歌的真谛,同时也暗示了创作的艰辛。整体上看,此诗在闲适中蕴藏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笑聊开口,千忧不上眉:通过微笑与言语,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从容。
    • 林深受风得,柏老到霜知:自然的变化与时节的更替,诗人敏锐地感知到这一切。
    • 小憩逢筠洞,幽寻及枳篱:在自然中找到一处休息的地方,享受幽静的时光。
    • 愿公勤秉烛,裁咏刺离离:希望朋友能够努力创作,表达离别的伤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秉烛”比作创作的辛勤,形象生动。
    • 拟人:老柏树“知道”霜的到来,赋予植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以及对友人的鼓励与期望。

意象分析:

  • 林深:象征深邃与宁静。
  • 柏老:象征坚韧与经历。
  • 筠洞:代表幽静与自然的栖息之所。
  • 枳篱:象征生活的边界与情感的纠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哪种情感开头?

    • A. 忧愁
    • B. 微笑
    • C. 愤怒
    • D. 疲惫
  2. “愿公勤秉烛”中的“秉烛”比喻什么?

    • A. 生活的艰辛
    • B. 勤奋创作
    • C. 光明的未来
    • D. 友情的温暖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诗词对比: 比较陈与义的《蒙知府宠示秋日郡圃佳制》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在表达自然与内心情感的方式上各具特色,前者更为细腻幽静,后者则豪放飘逸。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反映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不同的审美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华诗词大辞典》
  • 《古诗文网》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答范淳甫 至真州再和二首 水调歌/水调 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与儿子过出游作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 其一 赠章默(并叙) 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二 惠州灵惠院,壁间画一仰面向天醉僧,云是蜀 沁园春·情若连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耳刀旁的字 包含馘的词语有哪些 东驰西击 森布 缇紫 逐名趋势 寒心消志 韦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望风而溃 匸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包含狼的成语 火力圈 毁爇 包含揉的词语有哪些 教告 糊里糊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