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0:14
家声籍籍大江西,临老挥毫捧御题。
得意何殊少年乐,还家不惜醉如泥。
读尽家藏万卷书,萧然华发宦游初。
区区狱掾何须愧,聊把春秋试绪余。
汉儒以春秋决狱。
作官未减读书勤,簿领従今日日新。
汗简韦编谁付予,传家应有下帷人。
巷南诸子足才贤,邂逅相逢秀句传。
强作短章同寄与,异时见我一依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己学识的自豪。诗中提到,自己生于大江西,年纪渐长,仍能挥毫写字,受到皇帝的宠爱。得意的心情与年轻时的快乐并没有区别,回家后也会酩酊大醉。诗人读了无数书籍,尽管已是白发苍苍,仕途刚刚起步。作为区区的狱官,何必感到羞愧?可以借用《春秋》来检验余生的意义。
古代儒生通过《春秋》来判案,做官后仍然勤奋读书,手中掌握的文书随着时代而更新。谁会将经典的简帛和韦编交给我呢?家族应该有人才来传承文化。在南巷中,许多才子贤士相遇,偶尔分享才华横溢的诗句。虽然我写的短章不算好,但依旧愿意寄给朋友,期待未来再见面时仍然如初。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他的诗、文、词皆有很高的成就,特别是在古诗方面,风格清新洒脱,具有很强的个人特色。
这首诗是在苏辙的族叔司理登科后归乡时写的,表达了对家乡、家族的思念,以及对于自身学识的自豪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读书人、官员的期待。
苏辙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读书的执着。诗中不仅有对个人成就的欢欣,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的“家声籍籍大江西”不仅描绘了家族的声望,更揭示了诗人与家族的深厚联系。接下来,诗人通过对自己在年老时仍能挥毫写字的描述,表现出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得意何殊少年乐,还家不惜醉如泥”一句,展现了诗人在取得成就后的快乐与自由,仿佛年轻时的无忧无虑再现。诗中反复提及的“读书”则表明了他对学问的尊重和追求,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深厚根基。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复,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对人生进行深刻反思的态度。最后的“强作短章同寄与,异时见我一依然”则传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以个人的成长和对家乡的热爱为主线,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期望,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苏辙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春秋”主要用于什么?
“得意何殊少年乐”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