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0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09:55
作者:苏辙 〔宋代〕
至人竟安在,陶铸皆秕糠。
世俗那得知,楚楚事冠裳。
方醉狂正作,吾语未可庄。
天定能胜人,更看熟黄粱。
至高的人究竟在哪里呢?世俗的陶器和谷物都是粗劣的。
世俗的人怎么能懂得其中的道理,衣服光鲜亮丽却不知内心的真实。
我正酩酊大醉,所说的话未必严肃认真。
天注定能胜过人,还是得看那熟透的黄粱梦。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名世,作品多反映个人哲学思考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辙对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之时,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探索和对现实的批判。
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人生真谛的追寻。开篇直接提出问题,"至人竟安在",引发读者思考智慧和理想的真正所在。接着将世俗与理想对比,指出世俗所追求的物质和表象是“秕糠”,无非是表面的光鲜,而无法体会生活的真实内涵。
“方醉狂正作”则展示了诗人自我放纵的一面,在醉酒中,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嘲讽。最后的“天定能胜人,更看熟黄粱”不仅是对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人生虚幻与真实的深刻洞察。黄粱梦的典故则提醒我们,许多追求都是瞬息万变的,生活的真谛或许在于淡然处之。
整首诗通过对比、提问和哲理思考,展现出苏辙对人生的独到见解,让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世俗的质疑,强调内在的真实与命运的不可控,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深刻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测试:
“至人竟安在”中“至人”指的是?
A. 普通人
B. 智慧之人
C. 道德之人
D. 有钱之人
“天定能胜人”中的“天”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现象
B. 命运
C. 上天
D. 人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苏辙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与虚幻,但苏辙更偏向于对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是豪放的抒怀,展现了不同的哲学思考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