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其四》

时间: 2025-08-06 05:47:42

诗句

至人竟安在,陶铸皆秕糠。

世俗那得知,楚楚事冠裳。

方醉狂正作,吾语未可庄。

天定能胜人,更看熟黄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6 05:47:42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其四

作者:苏辙 〔宋代〕

原文展示:

至人竟安在,陶铸皆秕糠。
世俗那得知,楚楚事冠裳。
方醉狂正作,吾语未可庄。
天定能胜人,更看熟黄粱。


白话文翻译:

至高的人究竟在哪里呢?世俗的陶器和谷物都是粗劣的。
世俗的人怎么能懂得其中的道理,衣服光鲜亮丽却不知内心的真实。
我正酩酊大醉,所说的话未必严肃认真。
天注定能胜过人,还是得看那熟透的黄粱梦。


注释:

  • 至人:指至高无上的人,通常指聪明智慧的人。
  • 陶铸:指器物的制作,这里引申为世俗的事物。
  • 秕糠:粗劣的粮食或材料。
  • 楚楚:形容事物清晰可见,此处形容光鲜亮丽的表象。
  • 方醉狂正作:正处于醉酒状态,表现出一种放纵的状态。
  • 黄粱:指黄粱梦,出自《庄子》,象征虚幻的梦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名世,作品多反映个人哲学思考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辙对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之时,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探索和对现实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人生真谛的追寻。开篇直接提出问题,"至人竟安在",引发读者思考智慧和理想的真正所在。接着将世俗与理想对比,指出世俗所追求的物质和表象是“秕糠”,无非是表面的光鲜,而无法体会生活的真实内涵。

“方醉狂正作”则展示了诗人自我放纵的一面,在醉酒中,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嘲讽。最后的“天定能胜人,更看熟黄粱”不仅是对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人生虚幻与真实的深刻洞察。黄粱梦的典故则提醒我们,许多追求都是瞬息万变的,生活的真谛或许在于淡然处之。

整首诗通过对比、提问和哲理思考,展现出苏辙对人生的独到见解,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至人竟安在:质疑智慧之人何在,反映对世俗的无奈。
  2. 陶铸皆秕糠:世俗的成就不过是粗糙的产物。
  3. 世俗那得知:表明世俗人无法理解深层次的道理。
  4. 楚楚事冠裳:外表光鲜的事物掩盖了内在的空虚。
  5. 方醉狂正作:描述醉酒后的放纵状态,表明一种自嘲。
  6. 吾语未可庄:在醉酒状态下所言不可信,表现对现实的无力。
  7. 天定能胜人:强调命运的不可预测与超越。
  8. 更看熟黄粱:通过黄粱梦的比喻,揭示人生的虚幻。

修辞手法

  • 对比:世俗与至人之间的对比,突出哲理。
  • 比喻:用“黄粱梦”象征虚幻的人生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世俗的质疑,强调内在的真实与命运的不可控,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深刻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 至人:象征智慧与理想。
  • 陶铸:代表世俗的物质与表象。
  • 黄粱:象征梦想的虚幻与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至人竟安在”中“至人”指的是? A. 普通人
    B. 智慧之人
    C. 道德之人
    D. 有钱之人

  2. “天定能胜人”中的“天”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现象
    B. 命运
    C. 上天
    D. 人类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粱梦》——《庄子》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对比苏辙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与虚幻,但苏辙更偏向于对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是豪放的抒怀,展现了不同的哲学思考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合溪水涨寄敬山人 与于中丞 白沙宿窦常宅观妓 送王永二首 其二 移居深山谢别亲故 赋得射雉歌送杨律表弟赴婚期 送刘南史往杭州拜觐别驾叔 吊从甥 画树后呈濬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音字旁的字 尢字旁的字 包含祅的词语有哪些 非世 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鳔胶 一悲一喜 自字旁的字 发科打诨 六眷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讲勖 就开头的成语 虫字旁的字 月锻季炼 秃宝盖的字 水里纳瓜 面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