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2:0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2:04:04
硖石遇赦
作者: 李涉 〔唐代〕
天网初开释楚囚,
残骸已废自知休。
荷蓑不是人间事,
归去沧江有钓舟。
这首诗的意思是:天网刚刚打开,放出了被囚禁的楚人;然而,他们的遗骸已经化为废物,自己知道这一切都已结束。穿着蓑衣的钓者,不再是人间的事情,归去后在沧江边有一只钓鱼的小舟。
本诗涉及的典故主要是关于楚国的历史,暗示着楚国的灭亡与囚禁的悲剧,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楚国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国家,其灭亡让人感到惋惜。
作者介绍:李涉(约766年-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明,号白云,晚年居住在庐山,擅长写诗,尤其是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涉人生的某一阶段,可能是他经历了囚禁、沧桑之后,回归自然、追求自由的心态反映。
《硖石遇赦》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楚囚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开篇“天网初开释楚囚”,直指法律的公正与人性的解放,但紧接着的“残骸已废自知休”则揭示了历史的残酷,囚禁者的解放并不是所有人的自由,更多的是对逝去的生命的追忆。接下来的“荷蓑不是人间事”,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拒绝,向往超然的隐逸生活,暗示着对人间纷争的无奈与逃避。最后一句“归去沧江有钓舟”,则是一种理想的归宿,代表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总体来说,这首诗在对历史的反思中,表现了深沉的哲思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意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呈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楚囚”主要指的是哪个国家的囚犯?
“荷蓑”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沧江”的描写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