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杂诗五首》

时间: 2025-07-29 23:20:48

诗句

三季已千载,古道久荒榛。

纷纷东汉士,飞鸣不当辰。

经营救氛沴,此志卒埃尘。

士生有进退,何必弃其身。

其道虽褊迫,其行绝缁磷。

公心不吾诳,复求无此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3:20:48

原文展示:

三季已千载,古道久荒榛。 纷纷东汉士,飞鸣不当辰。 经营救氛沴,此志卒埃尘。 士生有进退,何必弃其身。 其道虽褊迫,其行绝缁磷。 公心不吾诳,复求无此人。

白话文翻译:

经历了三个朝代已有千年,古老的道德之路早已荒废。 东汉时期的士人们,他们的声音和行动已不合时宜。 他们努力挽救时代的病态,但最终这些努力都化为尘埃。 士人的人生有进有退,何必非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道路虽然狭窄紧迫,但他们的行为却是纯洁无瑕的。 公正的心不会欺骗我,再难找到这样的人了。

注释:

  • 三季:指三个朝代,具体指哪三个朝代未详,可能是泛指多个朝代。
  • 古道:指古代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 荒榛:荒废,杂草丛生。
  • 东汉士:指东汉时期的士人,即知识分子。
  • 飞鸣不当辰:比喻士人的言论和行动已不合时宜。
  • 经营救氛沴:努力挽救时代的病态和不正之风。
  • 此志卒埃尘:这些努力最终化为尘埃,即未能成功。
  • 褊迫:狭窄紧迫。
  • 缁磷:黑色的石头,比喻纯洁无瑕。
  • 公心不吾诳:公正的心不会欺骗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尤以散文著称,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并称“宋四家”。曾巩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实际,不尚空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曾巩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士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古道的荒废和东汉士人的不合时宜的描述,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士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对士人坚守道德和纯洁行为的赞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道的荒废和东汉士人的不合时宜的描述,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士人命运的感慨。诗中“三季已千载,古道久荒榛”描绘了历史的漫长和道德的衰败,而“纷纷东汉士,飞鸣不当辰”则进一步以东汉士人的不合时宜来象征时代的变迁。后文通过对士人努力挽救时代病态的描述,以及对士人坚守道德和纯洁行为的赞扬,体现了作者对士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道德坚守的肯定。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蕴丰富,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艺术价值的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季已千载,古道久荒榛。
    • 描述历史的漫长和道德的衰败。
  2. 纷纷东汉士,飞鸣不当辰。
    • 以东汉士人的不合时宜来象征时代的变迁。
  3. 经营救氛沴,此志卒埃尘。
    • 描述士人努力挽救时代病态,但最终这些努力化为尘埃。
  4. 士生有进退,何必弃其身。
    • 表达士人的人生有进有退,不必非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5. 其道虽褊迫,其行绝缁磷。
    • 赞扬士人的道路虽然狭窄紧迫,但他们的行为却是纯洁无瑕的。
  6. 公心不吾诳,复求无此人。
    • 表达公正的心不会欺骗我,再难找到这样的人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古道久荒榛”中的“荒榛”比喻道德的荒废。
  • 拟人:如“纷纷东汉士,飞鸣不当辰”中的“飞鸣”赋予士人以动态的形象。
  • 对仗:如“其道虽褊迫,其行绝缁磷”中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代变迁和士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士人坚守道德和纯洁行为的赞扬。通过对比古道的荒废和东汉士人的不合时宜,诗人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肯定了士人在困境中坚守道德和纯洁行为的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道:象征古代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 荒榛:象征道德的荒废。
  • 东汉士:象征知识分子。
  • 飞鸣:象征士人的言论和行动。
  • 氛沴:象征时代的病态和不正之风。
  • 缁磷:象征纯洁无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三季已千载”中的“三季”指的是什么? A. 三个季节 B. 三个朝代 C. 三种气候 D. 三种社会状态

  2. “古道久荒榛”中的“荒榛”比喻什么? A. 道德的荒废 B. 道路的荒废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然的荒凉

  3. “纷纷东汉士,飞鸣不当辰”中的“飞鸣”赋予士人什么形象? A. 静态的形象 B. 动态的形象 C. 模糊的形象 D. 清晰的形象

  4. “其道虽褊迫,其行绝缁磷”中的“缁磷”象征什么? A. 黑色的石头 B. 纯洁无瑕 C. 坚硬的石头 D. 光滑的石头

答案:

  1. B
  2. A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同样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士人命运的思考。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过去的怀念,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曾巩的《杂诗五首》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者都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但曾巩的诗更侧重于对士人命运的思考,而王安石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人物,有助于理解曾巩的诗歌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宫词 初赴期集 惆怅 无题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夏夜 深院 村居 夕阳 夏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明眸皓齿 包含豕的词语有哪些 如日方升 卝字旁的字 血胄 胸有邱壑 鬼字旁的字 铁肠石心 厂字头的字 甲基橙试剂 竹苞松茂 龝字旁的字 石燕 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制府 反治其身 广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