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2:30
井络西南区,成都号佳丽。
锦城十里外,景物居然异。
傍萦浣花溪,中开布金地。
杜宅岿遗址,任祠载经祀。
自昔岁一游,有亭久摧废。
将期汎舟会,先此留旌骑。
弗基矧肯构,后人莫予嗣。
冠盖或戾止,风雨亡所庇。
我公至之初,行乐徇人意。
柅车集宾组,幕天陈燕器。
苟弗谋高明,胡为革媮敝。
鸠工度材用,奢俭求中制。
举从县官给,下靡秋毫费。
巍然大厦成,甚于折枝易。
藩条息偃暇,时律清和际。
落成及休辰,夙驾忻重诣。
群嬉逐使毂,杂处同蚕市。
栋宇美可观,席筵陈有次。
芳樽既罢撤,綵舲爰登憩。
夹岸布缇帟,中流喧鼓吹。
溯沿烟霭间,禽鸟共翔戏。
都人与士女,叠足连帷被。
弄珠疑汉曲,浮觞均洛禊。
晻晻日将暮,熙熙众皆醉。
恍入武陵源,却返尘寰世。
自是毕遨赏,始复专民事。
农耕士就学,商贩工居肆。
蜀邦生齿繁,衣食良艰匮。
三时急耕播,寸壤无遗弃。
兹焉俾暇逸,所以慰勤瘁。
上赖天子心,慎重坤维寄。
既择迩臣德,来秉诸侯瑞。
且命太史贤,出揽清澄辔。
第务广教育,孜孜布仁惠。
匪图极聚敛,规规奉邦计。
和气斯涵濡,群生皆茂遂。
乃跻富寿域,共乐升平治。
不才备属僚,罔补公家利。
荫宇幸焉依,雅声惭善继。
愿比召南篇,永歌棠蔽芾。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2:30
和运使学士浣花亭
作者: 葛琳 〔宋代〕
井络西南区,成都号佳丽。
锦城十里外,景物居然异。
傍萦浣花溪,中开布金地。
杜宅岿遗址,任祠载经祀。
自昔岁一游,有亭久摧废。
将期汎舟会,先此留旌骑。
弗基矧肯构,后人莫予嗣。
冠盖或戾止,风雨亡所庇。
我公至之初,行乐徇人意。
柅车集宾组,幕天陈燕器。
苟弗谋高明,胡为革媮敝。
鸠工度材用,奢俭求中制。
举从县官给,下靡秋毫费。
巍然大厦成,甚于折枝易。
藩条息偃暇,时律清和际。
落成及休辰,夙驾忻重诣。
群嬉逐使毂,杂处同蚕市。
栋宇美可观,席筵陈有次。
芳樽既罢撤,綵舲爰登憩。
夹岸布缇帟,中流喧鼓吹。
溯沿烟霭间,禽鸟共翔戏。
都人与士女,叠足连帷被。
弄珠疑汉曲,浮觞均洛禊。
晻晻日将暮,熙熙众皆醉。
恍入武陵源,却返尘寰世。
自是毕遨赏,始复专民事。
农耕士就学,商贩工居肆。
蜀邦生齿繁,衣食良艰匮。
三时急耕播,寸壤无遗弃。
兹焉俾暇逸,所以慰勤瘁。
上赖天子心,慎重坤维寄。
既择迩臣德,来秉诸侯瑞。
且命太史贤,出揽清澄辔。
第务广教育,孜孜布仁惠。
匪图极聚敛,规规奉邦计。
和气斯涵濡,群生皆茂遂。
乃跻富寿域,共乐升平治。
不才备属僚,罔补公家利。
荫宇幸焉依,雅声惭善继。
愿比召南篇,永歌棠蔽芾。
这首诗描绘了成都的美丽景色和浣花亭的盛况。井络西南的区域,成都被称为美丽的地方。锦城十里之外,景物各异,浣花溪环绕,金色的土地展现在眼前。杜甫的故宅虽已是废墟,但祠堂仍在供奉。昔日游览时,亭子早已坍塌,今次我们约定乘舟相聚,先在此留下一面旌旗。我们不再建立新亭,后人也无从继承。尽管有高官显贵来访,却无处庇护风雨。我公最初来到这里,欢快地迎合众人的心意,车马齐集,宾客云集,盛筵在天幕之下摆开。若没有高明的谋划,何必去革新旧制。虽然工匠忙于挑选材料,但奢华与节俭应该有中间的尺度。得到县官的支持,连秋毫之费都不浪费。巍峨的大厦竣工,比折枝更容易。藩篱静谧,时节和谐。落成与休息的时辰,我早早驾车高兴地前往。群嬉逐使,像蚕市一样热闹。建筑美观,席宴有序。酒杯已经撤去,彩舫在岸边停靠。帷幕布在岸边,中流喧器乐声。烟雾缭绕间,鸟儿共同嬉戏。城市的男女,脚步交叠在帷幕下。玩弄珠子似乎在唱汉乐,举杯共饮洛水之畔。天色渐晚,众人尽皆醉意朦胧。恍若进入武陵源,却又回归到世间。我欣赏完风景,重新投入民事。农民耕作,士人求学,商贩和工匠各自忙碌。蜀地人丁兴旺,衣食却依然匮乏。时节紧急,耕播不停,寸土不留空隙。今日稍有闲暇,便是为了慰藉辛劳。感谢天子的心思,谨慎寄托于土地。既然选定了德行高尚的臣子,来掌握诸侯的吉祥。并且命令有才能的太史,出面掌控清澈的马车。务必广泛教育,孜孜不倦地布施仁德。不是寻求聚敛财富,规规矩矩为国谋划。和气滋润万物,众生皆能繁荣。于是我们共同迈入富裕长寿的领域,享受和平的治理。不才的我虽是下属,也无力补助公家的利益。愿在这庇护下,雅声传承美德,愿我的诗歌如《召南》的篇章,永远歌唱这棠树茂盛的景象。
作者介绍:葛琳,宋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作品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浣花亭重修之际,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与对民生的关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人物活动,展现了成都的自然美和人文风情。开篇以“井络西南区”、“锦城十里外”引入,描绘出成都的美丽及其独特的环境。诗中提到的“浣花溪”与“杜宅遗址”,不仅展示了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在描述热闹的聚会时,运用大量生动的细节,如“群嬉逐使毂,杂处同蚕市”,让人仿佛置身于欢快的场景中。整首诗在表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强调了教育与民生的重要性。结尾处通过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进步的期待与希望,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在于描绘自然美、表达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以及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在欢快的景象中,透漏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与对民生的关切。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锦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成都
C. 南京
D. 洛阳
诗人提到了哪个历史人物的故居?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以上都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和运使学士浣花亭》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