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7:1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12:50
缙云寺
冯时行 〔宋代〕
借问禅林景若何,
半天楼殿冠嵯峨。
莫言暑气此中少,
自是清风高处多。
岌岌九峰晴有雾,
瀰瀰一水远无波。
我来游览便归去,
不必吟成证道歌。
这首诗问道:禅林的景色如何?半天的楼殿巍峨挺拔,巍峨如山。不要说这里的暑气少,实际上清风在高处更为频繁。九峰在阳光下云雾缭绕,远处的水面波澜不惊。我来游览,便准备归去,不必吟唱成诗以证道理。
缙云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诗中提到的“禅林”,象征着佛教的宁静与超脱;而“证道歌”则反映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理解,强调不必依靠歌唱来证明自己的信仰和领悟。
作者介绍:冯时行,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末年,活跃于南宋时期,以山水诗和禅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冯时行游览缙云寺时,表达了在禅林中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的认可和对心灵宁静的向往。
《缙云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领悟与体会。诗的开头,诗人借问禅林的景致,显示出一种谦逊和求教的态度。接着,他用“半天楼殿冠嵯峨”描绘出高耸的寺庙,展现出一种庄严与静谧的氛围。诗中提到的“莫言暑气此中少,自是清风高处多”,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气候的独特理解,强调了在高处更能感受到清凉的风,这暗示了高处的宁静与心灵的超然。
接着,诗人写到“岌岌九峰晴有雾,瀰瀰一水远无波”,描绘出一幅朦胧而又宁静的山水画面,仿佛使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恬淡。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游览后的感受,他并不急于吟诵道理,而是选择归去,这反映了他对禅宗的理解:真正的领悟不在于言语,而在于内心的体验与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半天楼殿”),对仗(如“岌岌九峰”与“瀰瀰一水”),通过这些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意象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理解与追求,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半天楼殿”指的是什么?
A. 高耸的山峰
B. 庄严的寺庙
C. 流动的水面
诗人强调“暑气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A. 地势低洼
B. 清风在高处多
C. 树木繁茂
诗人最后选择“归去”的原因是?
A. 天色已晚
B. 不必吟成证道歌
C. 感到疲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