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1:0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1:06:53
作者: 嵇康 〔魏晋〕
类型: 古诗词
遥望山上松,隆谷郁青葱。
自遇一何高,独立迥地双。
愿想游其下,蹊路绝不通。
王乔弃我去,乘云驾六龙。
飘遥戏玄圃,黄老路相逢。
授我自然道,旷若发童蒙。
采药钟山隅,服食改姿容。
蝉蜕弃秽累,结友家板桐。
临觞奏九韶,雅歌何邕邕。
长与俗人别,谁能睹其踪。
遥远地望见山上的松树,深谷中郁郁葱葱。
我遇到的那位高人,独立在这偏远的地方。
我愿意在他身边游玩,然而小路却绝无通途。
王乔已经抛弃我,乘云驾着六龙而去。
他在遥远的玄圃中嬉戏,恰好与黄老相逢。
他传授给我自然的道,心旷神怡如同初生的孩子。
在钟山的角落采药,服用后改变了我的容貌。
蝉蜕去污秽的累赘,结交朋友在家中桐树下。
举杯奏响九韶,歌声悠扬如流水。
我与世俗的人长别,谁能再见到我的踪影呢?
作者介绍: 嵇康(224年-263年),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诗人。他提倡道家思想,反对当时的士族文化,主张个体的自由和精神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动荡的魏晋时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传达了追求自由和真理的理想。
《游仙诗》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和丰富想象的诗作。诗人在远望高山与深谷时,心中涌起对高人隐士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描写自然环境,表达了对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体现了道家的思想精髓。在诗中,嵇康使用了许多意象,如“松树”、“六龙”、“黄老”等,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游仙世界,展现了他对精神自由与超凡脱俗的追求。
在表达情感方面,诗人用“愿想游其下”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又感受到现实的无奈,“蹊路绝不通”则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种矛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学思考。通过“蝉蜕弃秽累”,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羁绊的抛弃,追求一种洁净而高尚的生活方式。
总体来说,嵇康的《游仙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抒情诗,更是一种对生命哲学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他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逐句解析:
遥望山上松,隆谷郁青葱。
自遇一何高,独立迥地双。
愿想游其下,蹊路绝不通。
王乔弃我去,乘云驾六龙。
飘遥戏玄圃,黄老路相逢。
授我自然道,旷若发童蒙。
采药钟山隅,服食改姿容。
蝉蜕弃秽累,结友家板桐。
临觞奏九韶,雅歌何邕邕。
长与俗人别,谁能睹其踪。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自然、隐逸的生活理念,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王乔”象征什么?
诗中“蝉蜕”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