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8:5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8:53:38
建炎庚戌中秋夜与同官相期於月下既为顽云障
作者:冯时行 〔宋代〕
玉皇敕诸天,兹夕尽群见。
驱云收月光,反照玉京宴。
老龙翻海窟,沓霭郁万变。
天公有严令,遗隙无一红。
萧萧寒桂影,可想不可见。
生平谢惠连,与月有深眷。
对影无清晖,把盏不下咽。
亦闻顾兔药,天成非九转。
可使骑清风,飞入广寒殿。
安得一刀圭,扶我超宇县。
稽首分帝觞,饱以琼爢荐。
回首邻清娥,相将以游衍。
人间滴与沥,役役自卑贱。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夜的情景。玉皇发令,让今晚的月亮展示给众天神。驱散云层,月光洒下,映照着天上的宴会。老龙在海底翻腾,雾霭重重,变化无常。天公有严令,留下的空隙中没有一丝红色的光辉。寒冷的桂花影子,虽可想象却无法看见。回想起我生平所敬仰的谢惠连,与月亮有着深厚的情义。对着月影却没有清辉,举杯却无法下咽。听说有兔子的药,天生就不是九转的灵药。若能骑着清风,飞入广寒宫。我希望能有一把刀,扶我超越这世俗的苦恼。恭敬地捧起帝王的杯子,满载着美玉的佳肴。回头看看邻居的嫦娥,彼此相约一起游玩。然而人间的滴水与沥水,却让我感到自卑和卑贱。
冯时行,字子翔,号紫山,宋代诗人,工诗词,尤以词见长。其作品风格清新,内容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常蕴含哲理和人生感悟。
本诗写于中秋夜,诗人与同僚相约在月下赏月,然而天公不作美,乌云遮月。此情此景使诗人感受到对月亮的深切眷恋与人生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忧愁与怀念。
这首诗以中秋夜为背景,描绘了月下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开头几句通过玉皇的敕令,展示了天界的庄严与神秘,随后诗人通过驱云收月光的描写,表现了对月亮的渴望。而老龙翻海窟、沓霭郁万变的意象则暗示了自然的无常与不确定性,让人感受到一种深远的孤独。
诗中提到的谢惠连,作为古代著名的月下诗人,诗人通过对其的怀念,表达了对诗歌与月亮的热爱。然而,现实中的人间滴与沥则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无奈,令人感到自卑和卑贱。尤其是“把盏不下咽”这一句,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涩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反映了中秋这一团圆节日中的孤独感,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内涵。
整首诗围绕中秋夜的月亮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内涵。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对中秋的思考与感受,富含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中提到的“玉皇”指的是哪个文化中的神明?
诗中“对影无清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老龙翻海窟”中的“老龙”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