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苏武慢·寒夜闻角》

时间: 2025-04-26 16:11:44

诗句

愁入云遥,寒禁霜重,红烛泪深人倦。

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

风际断时,迢递天涯,但闻更点。

枉教人回首,少年丝竹,玉容歌管。

凭作出、百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

珠帘绣幕,可有人听?

听也可曾肠断?

除却塞鸿,遮莫城乌,替人惊惯。

料南枝明月,应减红香一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1:44

原文展示

苏武慢·寒夜闻角 况周颐 〔清代〕

愁入云遥,寒禁霜重,红烛泪深人倦。 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 风际断时,迢递天涯,但闻更点。 枉教人回首,少年丝竹,玉容歌管。 凭作出百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 珠帘绣幕,可有人听?听也可曾肠断? 除却塞鸿,遮莫城乌,替人惊惯。 料南枝明月,应减红香一半。

白话文翻译

忧愁深入云端,寒气逼人,霜重难耐,红烛泪滴深沉,人已疲倦。 情感高涨却转为压抑,思念过去难以回转,声音凄凉哽咽,不再清晰。 风中断续,遥远的天涯,只听见更声点点。 徒然让人回首,少年时的丝竹乐声,美人的歌声与管乐。 凭空制造出无数凄凉情绪,唯有那冷清的庭院中,花儿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孤寂。 珠帘绣幕之后,是否有人倾听?倾听的人是否也会心碎? 除了边塞的鸿雁,城中的乌鸦,习惯了替人传递惊恐。 料想南枝上的明月,应该减少了一半的红香。

注释

  • 愁入云遥:形容忧愁深重,如同云端一般遥远。
  • 寒禁霜重:寒气逼人,霜降沉重。
  • 红烛泪深人倦:红烛滴泪,人感到疲倦。
  • 情高转抑:情感高涨后转为压抑。
  • 思往难回:思念过去却难以回到过去。
  • 凄咽不成清变:声音凄凉哽咽,不再清晰。
  • 风际断时:风中断续。
  • 迢递天涯:遥远的天涯。
  • 但闻更点:只听见更声点点。
  • 枉教人回首:徒然让人回首。
  • 少年丝竹:少年时的丝竹乐声。
  • 玉容歌管:美人的歌声与管乐。
  • 凭作出百绪凄凉:凭空制造出无数凄凉情绪。
  • 花冷月闲庭院:冷清的庭院中,花儿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孤寂。
  • 珠帘绣幕:珠帘绣幕之后。
  • 可有人听:是否有人倾听。
  • 听也可曾肠断:倾听的人是否也会心碎。
  • 除却塞鸿:除了边塞的鸿雁。
  • 遮莫城乌:城中的乌鸦。
  • 替人惊惯:习惯了替人传递惊恐。
  • 料南枝明月:料想南枝上的明月。
  • 应减红香一半:应该减少了一半的红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况周颐(1859-1926),字夔笙,号蕙风,清代词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并称“清末四大家”。他的词作风格婉约,情感细腻,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深沉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寒夜中听到角声的情景,通过角声引发的凄凉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寂的感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凄美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寒夜闻角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寂的感慨。词中“愁入云遥”、“寒禁霜重”等句,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而“红烛泪深人倦”、“凄咽不成清变”等句,则通过具体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内心的疲惫和凄凉。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况周颐词作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愁入云遥: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忧愁的深重和遥远。
  2. 寒禁霜重:通过“寒禁”和“霜重”两个词,描绘了寒夜的严寒。
  3. 红烛泪深人倦:红烛滴泪,人感到疲倦,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疲惫。
  4. 情高转抑:情感高涨后转为压抑,表达了情感的起伏。
  5. 思往难回:思念过去却难以回到过去,表达了怀旧之情。
  6. 凄咽不成清变:声音凄凉哽咽,不再清晰,表达了内心的凄凉。
  7. 风际断时:风中断续,描绘了寒夜的寂静。
  8. 迢递天涯:遥远的天涯,表达了距离的遥远。
  9. 但闻更点:只听见更声点点,强调了寒夜的寂静。
  10. 枉教人回首:徒然让人回首,表达了怀旧之情。
  11. 少年丝竹:少年时的丝竹乐声,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12. 玉容歌管:美人的歌声与管乐,进一步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13. 凭作出百绪凄凉:凭空制造出无数凄凉情绪,表达了内心的凄凉。
  14. 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冷清的庭院中,花儿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孤寂,表达了孤寂之情。
  15. 珠帘绣幕:珠帘绣幕之后,引出是否有人倾听的疑问。
  16. 可有人听?听也可曾肠断?:是否有人倾听,倾听的人是否也会心碎,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渴望。
  17. 除却塞鸿,遮莫城乌,替人惊惯:除了边塞的鸿雁,城中的乌鸦,习惯了替人传递惊恐,表达了孤寂和惊恐。
  18. 料南枝明月,应减红香一半:料想南枝上的明月,应该减少了一半的红香,表达了孤寂和凄凉。

修辞手法

  • 夸张:如“愁入云遥”、“寒禁霜重”等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 拟人:如“红烛泪深人倦”、“凄咽不成清变”等句,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了红烛和声音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情高转抑,思往难回”、“风际断时,迢递天涯”等句,通过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寒夜闻角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寂的感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凄美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愁入云遥:忧愁深入云端,形容忧愁的深重和遥远。
  • 寒禁霜重:寒气逼人,霜降沉重,描绘了寒夜的严寒。
  • 红烛泪深人倦:红烛滴泪,人感到疲倦,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疲惫。
  • 凄咽不成清变:声音凄凉哽咽,不再清晰,表达了内心的凄凉。
  • 迢递天涯:遥远的天涯,表达了距离的遥远。
  • 少年丝竹:少年时的丝竹乐声,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 花冷月闲庭院:冷清的庭院中,花儿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孤寂,表达了孤寂之情。
  • 珠帘绣幕:珠帘绣幕之后,引出是否有人倾听的疑问。
  • 塞鸿城乌:边塞的鸿雁,城中的乌鸦,习惯了替人传递惊恐,表达了孤寂和惊恐。
  • 南枝明月:南枝上的明月,应该减少了一半的红香,表达了孤寂和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词中“愁入云遥”形容的是什么? A. 忧愁的深重和遥远 B. 云端的美丽 C. 忧愁的短暂 D. 云端的寒冷

  2. “红烛泪深人倦”中的“红烛泪”指的是什么? A. 红烛的光芒 B. 红烛的温暖 C. 红烛的滴泪 D. 红烛的颜色

  3. 词中“情高转抑”表达了什么? A. 情感的高涨 B. 情感的压抑 C. 情感的起伏 D. 情感的平静

  4. “凄咽不成清变”中的“凄咽”指的是什么? A. 声音的清晰 B. 声音的凄凉 C. 声音的高亢 D. 声音的平静

  5. 词中“料南枝明月,应减红香一半”表达了什么? A. 明月的美丽 B. 明月的孤寂 C. 明月的温暖 D. 明月的寒冷

答案

  1. A
  2. C
  3. C
  4. B
  5.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鹏运《苏武慢·寒夜闻角》:与况周颐的这首词题材相似,都是通过寒夜闻角来表达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 朱孝臧《苏武慢·寒夜闻角》:同样是通过寒夜闻角来表达内心的凄凉和孤寂,但风格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诗词对比

  • 况周颐的《苏武慢·寒夜闻角》与王鹏运的《苏武慢·寒夜闻角》在题材和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语言风格和意象运用上有所不同。况周颐的词更加细腻和深沉,而王鹏运的词则更加简洁和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词选》:收录了况周颐等多位清代词人的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清代词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 《况周颐词集》:况周颐的词集,收录了他的多首词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词作风格和特点。
  • 《清词研究》:对清代词人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清代词人的创作情况。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十七日过无住庵,因留题签上人半云轩 慈鸡田 浣女词 题王粲登楼图 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 其五 犀之穷 要离冢 双雉操 唐刺史 漫兴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曰字旁的字 一夫当关 靑字旁的字 俊倈 遗闻琐事 鼠肚鸡肠 流水高山 包含遇的成语 靣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东床佳婿 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弘法 包含步的词语有哪些 田郎 口字旁的字 不可胜举 一身做事一身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