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闺怨二首·其一》

时间: 2025-07-27 21:51:14

诗句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51:14

原文展示:

闺怨二首·其一 沈如筠 〔唐代〕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白话文翻译:

书信随着大雁都难以寄出,忧愁太多以至于难以入梦。 我愿随着孤独的月亮,将我的思念照耀到远方的伏波营。

注释:

  • 雁尽:指书信无法通过雁传递,暗喻音信断绝。
  • 伏波营:指边疆的军营,伏波将军是汉代名将马援,此处借指边防军队。

典故解析:

  • 雁传书:古代有雁传书信的传说,这里反用其意,表示书信无法传递。
  • 伏波营:借用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典故,指代边疆的军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如筠,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以婉约清新的风格著称。此诗表达了深闺女子对远方征人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边疆战事频繁,征人远行,音信断绝的背景下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许多家庭因战乱而分离的普遍现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闺女子对远方征人的深切思念。首句“雁尽书难寄”,通过“雁尽”这一意象,传达了音信断绝的无奈和孤寂。次句“愁多梦不成”,直接抒发了女子因思念而无法入眠的痛苦。后两句“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则运用了浪漫的想象,表达了女子希望自己的思念能随着月光,照耀到远方的征人,展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雁尽书难寄”:通过“雁尽”这一意象,表达了音信断绝的无奈,暗喻与远方征人的联系中断。
  • “愁多梦不成”:直接抒发了女子因思念而无法入眠的痛苦,愁绪缠绵。
  • “愿随孤月影”:运用了浪漫的想象,表达了女子希望自己的思念能随着月光,照耀到远方的征人。
  • “流照伏波营”:通过“伏波营”这一典故,指代边疆的军营,表达了女子对远方征人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愿随孤月影”中的“孤月影”比喻女子的孤独和思念。
  • 拟人:“流照伏波营”中的“流照”赋予月光以人的行为,表达了女子的愿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闺怨,表达了深闺女子对远方征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之情。通过音信断绝、无法入眠、月光传递思念等意象,展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和期盼。

意象分析:

  • 雁尽:音信断绝的意象,表达了孤寂和无奈。
  • 孤月影:孤独和思念的意象,表达了女子的愿望。
  • 伏波营:边疆军营的意象,指代远方征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雁尽”暗喻什么? A. 书信无法传递 B. 大雁飞走了 C. 书信很多 D. 大雁很多

  2. “愿随孤月影”中的“孤月影”比喻什么? A. 女子的孤独 B. 月亮的影子 C. 女子的思念 D. 月亮的孤独

  3. “流照伏波营”中的“伏波营”指代什么? A. 边疆军营 B. 伏波将军 C. 边疆城市 D. 伏波将军的家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闺怨》:表达了女子对远方征人的思念之情。
  •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了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王昌龄《闺怨》与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都表达了女子对远方征人的思念之情,但王昌龄的诗更加含蓄,沈如筠的诗更加直抒胸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沈如筠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首尾吟 其九 笺年老逢春八首·好花看到半开时 晓事吟 安乐窝中看雪 治乱吟五首 窥开吟 其四 览照吟 谢君贶宣徽用少微今已应星文 答友人劝酒吟 代书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寸字旁的字 书论 牛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包含弦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僭的词语有哪些 和域 髟字旁的字 年老体衰 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协力齐心 辨离 诸侯 燕妒莺惭 强自取柱 不失黍絫 远水救不得近火 心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