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4:47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先生鲁诸儒,饮食清不溽。
空肠出秀句,吟嚼五味足。
华堂闹丝管,眸子涨春渌。
先生疾走避,面冷毒在腹。
归来煮瓠叶,弟子歌旱麓。
声淫及灵台,中有麀鹿伏。
功名一走兔,何用千人逐。
故应容我辈,清坐时闭目。
高亭石排衙,木杪挂飞屋。
我来无时节,客亦不待速。
似闻雪髯叟,西岭访遗躅。
朝阳入潭洞,金碧涵水玉。
泉扉夜不扃,云袂本无幅。
慈皇付宝偈,神侣得幽读。
讷庵有老人,宴坐天魔哭。
时来献璎珞,法供灯相续。
吾侪诗酒污,欲往无乃触。
齐厨费晨炊,车骑满山谷。
愿闻第一义,钵饭非所欲。
便投切云冠,予幼好奇服。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与叶教授等人的一次游玩经历。诗中提到叶教授的饮食清淡,体现出他对生活的追求和高雅的气质。诗人借用“空肠出秀句”表现出他的才华横溢,且在吟咏中品味生活的五味。华堂中乐声悠扬,令人陶醉,而面对世俗的毒害,叶教授却选择迅速避开。归来后,诗人煮瓠叶,与弟子同唱,声声入耳,如同灵台中伏藏的麀鹿般安静。功名的追逐如同兔子奔逃,千人追逐又有何用?因此,他希望能与朋友们静坐,享受无所事事的清闲。高高的亭子旁,石排成了门庭,树梢上挂着飞屋的影子,诗人随意游来游去,客人也不必急于相会。似乎听说雪发的老者,曾在西岭寻访过遗迹。朝阳照进潭洞,金光闪烁,水中倒映出美玉。泉水的门夜间不闭,云裳也无拘束。慈皇留下的宝偈,成为神灵的伴侣,让人得以静心阅读。讷庵中有位老人,宴坐时宛如天魔在哭。时光来到,献上璎珞,法供灯火相继。我们一群人被诗酒浸染,想去又怕触犯。齐厨的晨炊费时,车骑满山谷。愿闻最根本的道理,钵饭并非我所渴望。于是,我便抛弃了云冠,渴望追求新奇的服饰。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见称,兼具哲理和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苏轼与友人游龙井时,表达了他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的淡泊态度,展现了他在困境中仍能保持豁达心境的高尚情操。
苏轼的《叶教授和溽字韵诗》通过生动的描写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友人的深情。在诗中,苏轼以“清坐时闭目”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喧嚣的逃避。他对叶教授的敬仰之情通过“饮食清不溽”得以体现,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在形式上,诗歌采用了次韵的方式,韵律和谐,虽有戏谑之意,但更显得意味深长。诗中多处运用意象,如“华堂”、“灵台”、“麀鹿”等,构建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语言和音韵,更在于它传达的哲学思想: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名利的追逐,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苏轼以其深邃的感悟与洒脱的态度,激励后人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成为永恒的文学共鸣。
整首诗表达了对清淡生活的向往,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它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激励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教授是哪个地区的?
诗中提到“功名一走兔”,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云袂”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