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三妇艳词十一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1 03:43:43

诗句

大妇西北楼,中妇南陌头。

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

可怜还自觉,人看反更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3:43

原文展示:

大妇西北楼,中妇南陌头。
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
可怜还自觉,人看反更羞。

白话文翻译:

大妇在西北的楼上,中妇在南面的街头。
小妇初次梳妆打扮,回头看着月亮的弯钩。
可怜她自己还感到羞怯,旁人看了反而更觉得羞愧。

注释:

字词注释:

  • 大妇:指年长的妻子。
  • 中妇:指年纪适中的妻子。
  • 小妇:指年轻的妻子,通常是指初婚或年轻的女性。
  • 妆点:化妆打扮。
  • 眉对月钩:形容女子回眸时,眉毛弯曲如同月亮的弯钩。
  • 可怜:可惜、怜悯。
  • 自觉:自我感觉,自己意识到。
  • :羞愧、害羞。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提到的“月钩”象征了美丽与女性的柔情,常用以描绘美女的姿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叔宝,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于南朝,卒于北朝,作品多涉及爱情、风景,风格细腻,擅长描写细腻的情感和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 《三妇艳词》是陈叔宝的一组诗作,主要描绘了不同类型女性的风采与情感,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对女性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三妇艳词十一首 其二》是一首描绘不同妇女形象的诗。诗中通过对大妇、中妇和小妇的描写,展现了她们各自的特点和生活状态。大妇站在高楼之上,象征着稳重和成熟;中妇在街头,代表了社会生活的参与;而小妇则是在初妆时的羞涩与婉约。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小妇的内心情感,虽回眸月钩,展现出了一种美丽,但她的自觉与羞怯又显得更加动人。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展现了诗人对女性的细腻观察与深切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妇西北楼:大妇在高楼之上,象征着一种权威和社会地位。
  • 中妇南陌头:中妇在街头,代表了生活的常态与接地气。
  • 小妇初妆点:小妇正在梳妆,表现了年轻女孩的朝气与美丽。
  • 回眉对月钩:回头看月亮,形象地表现出她的美丽与心境。
  • 可怜还自觉:她感到自己仍然羞涩,反映出内心的脆弱。
  • 人看反更羞:他人对她的目光让她更加羞愧,这体现出女性对外界评价的敏感和在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眉毛比作月钩,增强了形象的美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女性的多样性与内心情感展开,展现了她们在不同生活阶段的美丽与羞怯,反映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与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钩:象征美丽与柔情,代表女性的优雅。
  • 楼、陌头:代表不同的生活空间,寓意社会地位与生活状态的差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妇是指什么? A. 年轻的妻子
    B. 年长的妻子
    C. 中年妻子
    D. 不确定

  2. 小妇在诗中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 A. 她自信满满
    B. 她感到羞愧
    C. 她无所谓
    D. 她愤怒

  3. 诗中“回眉对月钩”中“月钩”象征什么? A. 权威
    B. 美丽
    C. 忧伤
    D.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女性的感情与美丽,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关注女性的自我感受与内心挣扎。

参考资料:

  • 《南北朝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
  •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云海之歌,写于黄山 水调歌头 赵舍人又写日本国人词,索和其韵 水调歌头 其二 贺新居 水调歌头 送原白北上 水调歌头 其四 冒大风渡沙子 水调歌头 甲辰春节过海粟翁,喜其健康全复,赋此博笑 水调歌头 杨仲子六十,再用香宋韵 水调歌头 送吕宪副之云南 水调歌头 小儿初降 水调歌头 其二 吴元符进士證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框儿的字 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倾注全力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神枢鬼藏 师学 枘凿 日迈月征 丨字旁的字 侠术 徙倚仿佯 丶字旁的字 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父字头的字 路见不平,拔刀相救 牛字旁的字 胸开头的成语 伸手不见五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