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8:45
三更山吐月,半璧沈沈起。无言三友欢,夜夜仍会此。羽毛见秋虫,鲜甲动沙水。此味世莫知,勿言惊俗耳。
在深夜的三更时分,山间的明月缓缓升起,宛如半轮明亮的玉璧。无言中,与三位朋友共度这欢愉的时光,每个夜晚都在这里聚会。秋虫在羽毛下轻轻显现,鲜亮的甲壳与沙水碰撞而动。这种独特的体验世人难以理解,因此不必在世俗中喧嚣。
作者介绍: 苏过,字子瞻,号东篱,宋代诗人,与苏轼为兄弟。苏过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夜游山间时,表达了与友人相聚的快乐与对自然的感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文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慰藉。
《次韵大人五更山吐月 其三》是一首描绘夜晚山景与友人聚会的诗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中明月与夜色交织的美景,传达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的开篇以“三更山吐月”引入,描绘了深夜的宁静与明月的清辉,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接着,诗人以“无言三友欢”表现出与朋友间的默契与欢乐,虽无言语,却有心灵的共鸣。这种情感在“夜夜仍会此”中得到了强调,显示出他们聚会的频繁与深厚的情谊。
“羽毛见秋虫,鲜甲动沙水”则将自然景物与生活细节结合,展现出细腻的观察力与对自然的热爱。这种对自然的感知不仅让人感到身临其境,还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考。
最后一句“此味世莫知,勿言惊俗耳”既是对这种宁静美好时光的珍视,也是对世俗喧嚣的反思。诗人希望这种纯粹的快乐不被外界打扰,保持这种独特的美好体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与友人间的欢聚,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人希望在喧嚣的世间保留一份宁静与真挚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山吐月”指的是哪个时刻?
“无言三友欢”中的“无言”意指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勿言惊俗耳”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过与李白的月夜诗作都描绘了月光下的孤独与思念,但苏过更侧重于友情与自然的契合,而李白则倾向于表达个人的情感波动。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