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7:3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7:32:58
寒城朝烟澹,山谷落叶赤。
阴风千里来,吹汝江上宅。
鹍鸡号枉渚,日色傍阡陌。
借问持斧翁,几年长沙客。
哀哀失木狖,矫矫避弓翮。
亦知故乡乐,未敢思夙昔。
昔在凤翔都,共通金闺籍。
天子犹蒙尘,东郊暗长戟。
兵家忌间谍,此辈常接迹。
台中领举劾,君必慎剖析。
不忍杀无辜,所以分白黑。
上官权许与,失意见迁斥。
仲尼甘旅人,向子识损益。
朝廷非不知,闭口休叹息。
余时忝诤臣,丹陛实咫尺。
相看受狼狈,至死难塞责。
行迈心多违,出门无与适。
于公负明义,惆怅头更白。
寒冷的城池早晨烟雾弥漫,山谷里落叶如火。
阴风从千里之外吹来,吹动你江边的宅院。
鹍鸡在荒凉的沙洲上鸣叫,阳光洒在田间小路。
我向一位持斧的老翁询问,您在长沙做了几年客?
哀哀失去木猬,矫健地躲避箭翅。
我也知道故乡的欢乐,但不敢回忆往昔。
曾经在凤翔的都城,共同拥有金闺的户籍。
天子仍被尘埃笼罩,东郊的长戟暗淡无光。
兵家忌惮间谍,这些人常常接触蹊跷。
在台中被提名弹劾,君主必须小心剖析。
不忍心杀无辜,因此分清黑白。
上官权似乎不与我相见,失意见迁斥。
仲尼甘愿做旅人,向子识得损益之道。
朝廷并非不知道,闭口休叹息。
我曾身为争议的臣子,皇帝的陛下就在咫尺。
我们相看却感到狼狈,直到死都难以卸责。
行走中心中多有违背,出门后无处可以归适。
为公而辜负了明义,惆怅之情已使我白发。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们的苦难,被誉为“诗圣”。
此诗写于杜甫晚年,他流亡在外,心中充满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思考的诗。开篇描绘了寒冷的城镇和秋季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这种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相呼应,揭示了他在动荡年代中的无奈与愁苦。诗中提到的“鹍鸡号枉渚”不仅反映了自然的荒凉,也象征了诗人心灵的孤独。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入了对持斧老翁的询问,体现出诗人对流亡生活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怀念。杜甫在诗中提及的“昔在凤翔都”让人感受到他曾经的荣耀与如今的落魄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悲剧感。
在社会层面上,诗中提到了权臣和政治的黑暗,反映了杜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对“兵家忌间谍”的描写,警示了统治者对权力的敏感和对无辜者的伤害,表现出诗人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杜甫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的思考,体现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人间苦难的同情。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诗中提到的“鹍鸡”象征什么?
杜甫在诗中提到的“长戟”象征什么?
诗中“借问持斧翁”表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