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释闷》

时间: 2025-05-25 00:29:47

诗句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

失道非关出襄野,

扬鞭忽是过胡城。

豺狼塞路人断绝。

烽火照夜尸纵横。

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

但恐诛求不改辙,

闻道嬖孽能全生。

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0:29:47

原文展示

释闷
杜甫 〔唐代〕
四海十年不解兵,
犬戎也复临咸京。
失道非关出襄野,
扬鞭忽是过胡城。
豺狼塞路人断绝,
烽火照夜尸纵横。
天子亦应厌奔走,
群公固合思升平。
但恐诛求不改辙,
闻道嬖孽能全生。
江边老翁错料事,
眼暗不见风尘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无奈与忧虑。十年来,四海之内始终未能安宁,连犬戎也再次侵扰京城。失去道义并不关乎出入襄阳的野外,忽然骑马经过胡人的城镇。豺狼挡住了道路,百姓被迫断绝往来,烽火照亮了夜空,尸体横陈满地。连天子也该厌倦这样的奔波,群臣自然希望能恢复平安。但是,担心清除恶行的决心没有变化,听说宠幸恶人仍能保全性命。江边的老翁却错估了形势,眼花缭乱,看不清风尘的洁净。

注释

  • 犬戎:古代西北的一个部落,常与中原王朝对抗。
  • 咸京:指的是长安,唐朝的都城。
  • 失道:失去道义或正义,意味着国家的统治不再被人民认可。
  • 扬鞭:骑马行驶,形容诗人快速通过某处。
  • 豺狼:这里比喻敌人或恶势力。
  • 烽火:指战争的信号,烽火连天意味着战火频仍。
  • 嬖孽:指宠幸的恶人或不义之人,暗指当权者的错误决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兴衰变迁,尤其是安史之乱后,目睹了民生困苦,诗风愈加沉郁、悲悲切切,深切关心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

《释闷》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之后,战乱频繁,国家动荡,民众苦不堪言。此时的杜甫深感忧虑与无奈,借诗抒发对时局的失望,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孤独与疲惫。

诗歌鉴赏

《释闷》通篇渗透着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诗人用冷峻的视角,描绘了战乱带来的困境与哀伤。前四句通过描写战乱的无情与持续,点出国家的动荡不安。诗人用“犬戎也复临咸京”来强调外敌的威胁,表明即使在“十年不解兵”的背景下,安宁依然遥不可及。后面的描写则更加直观,豺狼挡路,烽火照夜,生死之间的惨烈让人心悸。

诗中透着对天子的无奈,天子不断奔跑于战乱之间,反映出权力的无力与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诗人对群臣的思考与失望,折射出他对政治的失望与无奈。最后,江边老翁的无知与迷茫则是对整个社会无知与无能的隐喻,揭示了在战乱中人们的困惑与悲哀。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杜甫的艺术魅力与社会责任感,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现实关怀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海十年不解兵:战乱已持续十年,四面八方都无宁日。
  • 犬戎也复临咸京:外敌犬戎再次侵扰长安,显示出国家的危机。
  • 失道非关出襄野:国家失去道义,并不只是因为边疆的荒野。
  • 扬鞭忽是过胡城:骑马急行,突然经过胡人城,感受到战争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豺狼”比喻敌人,形象生动。
  • 对仗:如“烽火照夜,尸纵横”,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冲击。
  • 排比:多次使用“应”、“合”等词,增强情感表达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战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众苦难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时局无奈与失望的情感。杜甫在诗中不仅反映个人的感受,同时也传达了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乱,预示着死亡与苦难。
  • 豺狼:象征敌人或恶势力,暗示着国家的危机。
  • 江边老翁:象征普通百姓,反映了在乱世中无知的悲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犬戎”指的是哪个部落?

    • A. 东夷
    • B. 西戎
    • C. 南蛮
    • D. 北狄
  2. “烽火照夜”的意思是:

    • A. 烽火传递信息
    • B. 战争的残酷
    • C. 夜晚的宁静
    • D. 烽火是美丽的
  3. 诗人对天子的情感是:

    • A. 赞美
    • B. 疏远
    • C. 同情
    • D. 不屑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释闷》都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深切关怀,前者更注重家庭与个人的悲痛,而后者则强调战乱对国家的影响。
  • 李白的《将进酒》则以豪放的姿态面对人生与国家的困境,与杜甫的沉郁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传》
  • 《唐代诗歌与历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谯允蹈知县和邓所作二诗复用韵答之 送王和叟赴果州 食藕 饮文氏园是日鹊噪于庭坐上烛花无数就试者凡 送史唐英二首 钱氏隐居三首 焦山汉末焦光隐於此是日乃其生日士人会者甚 郊行至天王院 江月二首 江月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穽的词语有哪些 饶字的笔顺详解_正确书写汉字饶的笔画顺序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默转潜移 内鬼 往略 家和万事兴 毛字旁的字 周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周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拼音yu的汉字全收录_yu的常用字详解 马旁的字有哪些?带马旁的汉字大全 鸡蛋里找骨头 蚤闲 风字旁的字 包含槿的词语有哪些 豸字旁的字 捺的字有哪些_汉字捺笔顺详解与常见捺字示例 辵字旁的字 汪洋大肆 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