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4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49:27
城里惟楼尽见山,使君小筑可三间。
弓旌招莫返长往,炉灶坏方求大还。
及菊未荒归栗里,有芝堪茹老商颜。
鹤书曾赚幽人出,只恐先生又予环。
这座城中只有高楼能看到远处的山,使君的住宅也不过三间小房。
弓箭和旌旗招摇着,仿佛要返回长途跋涉,炉灶的破损才想要大规模修复。
等到菊花尚未凋零时,便可以归隐于栗树之下,那里有可以品尝的灵芝,供我老来享用。
鹤书曾让隐士走出深山,只怕先生又会给我带来麻烦。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词人,精于诗词,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渴望隐居于山水之间,追求宁静的生活。乐山楼是诗人游历中所见之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水相依的美丽景致以及隐逸的生活理想。诗人以“城里惟楼尽见山”开篇,展现出城市与自然的对比,使人感受到繁华与宁静的冲突。随后,诗人提到“使君小筑可三间”,暗示了生活的简朴与随性,体现了一种对物质的淡泊。
“弓旌招莫返长往”,则是通过战争的意象,反映出诗人对动荡不安的生活环境的无奈与抗拒,表现出他希望逃离喧嚣的愿望。接着,诗中的“及菊未荒归栗里”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归隐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秋天和自然的喜爱,菊花在古诗中寓意高洁与清雅。
最后两句提到“鹤书曾赚幽人出”,将隐士的生活与外界联系起来,表现出一种对隐居的憧憬与对世俗的警惕,似乎在暗示即使有高洁的信件邀请,诗人也要谨慎对待人际交往,保持内心的宁静。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通过描绘山水景象和隐居生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简单生活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使君小筑”指的是:
A. 一座宏伟的宫殿
B. 一间简陋的小屋
C. 一座高楼
D. 一座寺庙
“及菊未荒归栗里”意指:
A. 秋天的菊花尚未凋零
B. 菊花已经枯萎
C. 诗人想回到城市
D. 诗人渴望隐居
“鹤书”在诗中象征着:
A. 朋友的邀请
B. 高洁的信件
C. 战争的信号
D. 生活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