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2:27
曾寻湘水东,古翠积秋浓。
长老禅栖处,半天云盖峰。
闲床饶得石,杂树少于松。
近有谁堪语,浏阳妙指踪。
我曾经去过湘水的东边,那里的古老青翠的山色在秋天显得特别浓厚。
长老所居的禅房位于半山腰,云雾缭绕的山峰显得格外迷人。
闲坐床前,周围虽然有石头,但杂树比松树要少得多。
最近有谁能与我交谈,探讨浏阳的妙趣和踪迹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47年。他以其精湛的诗才和深厚的佛学修养而著称,作品常常融合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寄云盖山先禅师》是齐己在出游过程中,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湘水和云盖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高僧的敬仰。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禅意,开头两句通过湘水和秋天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诗人曾经在湘水东边游历,见证了那里的古老青翠与秋色的浓厚,似乎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珍惜。接下来两句提到长老的禅居,和那“半天云盖峰”的景象,瞬间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更高的境界,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中,感受到一种超脱的气息。最后两句则带有一丝人情味,诗人希望能与人分享这种妙趣,表现了他对交流和智慧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禅宗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齐己的诗作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意境,给人以深思的余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自然、禅宗与人际交流,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智慧的追求,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湘水”是指哪条河流?
“长老禅栖处”中“长老”指的是?
诗中描绘的环境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齐己的《寄云盖山先禅师》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对自然的描绘和对禅意的追求,但齐己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平静与孤独感。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