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8:47
作者:齐己 〔唐代〕
林下钟残又拂衣,
锡声还独向南飞。
千峰冷截冥鸿处,
一径险通禅客归。
青石上行苔片片,
古杉边宿雨霏霏。
劳生有愿应回首,
忍著无心与物违。
在林间,钟声渐渐消散,我轻轻拂去衣襟;
锡杖的声音又向南方飞去。
千山万峰冷峻,直通冥鸿的地方,
一条险峻的小路通向禅者的归处。
青石上长满苔藓,
古老的杉树边,雨水轻轻飘落。
人间劳碌,有所愿望,应该回头看看,
何必执着于无心,与万物相违。
作者介绍:齐己(779年-847年),字景昭,号洪溪,唐代著名的禅宗诗人,曾任职于长安,深受禅宗影响,作品中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和佛法的思索。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表达了对禅者归南岳的送别,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递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送略禅者归南岳》是一首充满禅意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对禅者修行生活的深切理解和尊重。开篇“林下钟残又拂衣”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孤独,钟声的残响如同时间的流逝,寓意着对世事的淡然。接着的“锡声还独向南飞”,通过锡杖的声音引出禅者的归途,意味着修行者在追求内心宁静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千峰冷截冥鸿处”描绘出了一幅冷峻的山峰景象,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辛与孤独,而“一径险通禅客归”则表现出修行者追求自我超越的坚定。后半部分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青石上行苔片片”与“古杉边宿雨霏霏”共同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安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两句“劳生有愿应回首,忍著无心与物违”,点明了诗的主题: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应当有愿望和目标,回顾初心,不必执着于外界的纷扰。这种超然的态度正是齐己禅诗的核心,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修行者的敬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内心的追求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锡声”指的是什么?
A. 钟声
B. 禅者的锡杖声
C. 风声
诗中“千峰冷截”意指什么?
A. 山峰的高度
B. 修行的艰难
C. 自然景观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哲学观点?
A. 努力追求物质
B. 应该回顾初心,不必执着于外物
C. 追求名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