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0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07:43
早秋寄友生
作者: 齐己 〔唐代〕
雨多残暑歇,蝉急暮风清。
谁有闲心去,江边看水行。
河遥红蓼簇,野阔白烟平。
试折秋莲叶,题诗寄竺卿。
这首诗描绘了早秋的景象。雨水多,残留的暑气已经消退,蝉声急促,傍晚的微风清凉。谁有闲情雅致去江边看水流呢?远处的河岸上,红色的蓼草成簇,开阔的野外,白色的烟雾轻轻弥漫。试着折下一片秋天的莲叶,写首诗寄给竺卿。
齐己(约 770-841年),字惭愚,号慧觉,唐代著名的僧人和诗人,擅长五言诗和绝句。他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这首诗写于早秋时节,作者可能是在一个雨后的傍晚,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心中涌起对友人的思念。诗中融合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友谊的寄托,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
《早秋寄友生》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早秋时节的感受和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前两句“雨多残暑歇,蝉急暮风清”,描绘了一个清新凉爽的秋日傍晚,雨水的滋润使得暑气消散,蝉声依然急促,显示出夏秋交替的时节。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变迁,也引发了读者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接下来的“谁有闲心去,江边看水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节奏的感慨。现实中忙碌的人们,似乎没有时间去欣赏周围的美景,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河遥红蓼簇,野阔白烟平”,则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广阔。远处的红蓼和白烟,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感受,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留意生活中的美。
最后一句“试折秋莲叶,题诗寄竺卿”将诗的主题引向友谊,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诗歌与朋友分享这份秋日的美好。莲叶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纯洁和宁静,折下莲叶不仅是对自然的珍视,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在清丽的意象中渗透着淡淡的忧伤,展现了齐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思念,折射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期盼,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画面感。
整首诗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友谊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还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唐诗中常见的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蝉急”是指什么季节的特征?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竺卿”是谁?
A. 诗人
B. 朋友
C. 自然
D. 诗的主题
诗中“河遥红蓼簇”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忙碌
B. 自然的美丽
C. 友谊的珍贵
D. 时间的流逝
《早秋寄友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情感。王维的诗更强调孤独与宁静,而齐己的诗则增添了对友谊的寄托,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早秋寄友生》这首诗的魅力与深意!